最近院线热映的两部进口商业片《超脑48小时》和《幻体.续命游戏》,有趣的是这两部片子的中心剧情如出一辙,更有趣的是死侍瑞安雷诺兹居然同时出演了这两部影片。
《超脑》讲述了一个特工死亡后记忆被移植进入了另一个人的身体,而《幻体》则是一个将死的商业大亨的精神被移植进入了另一个身体...之后就开始了大家喜闻乐见的阴谋,火拼,追车,同另一身份的配偶的感情戏,最终皆大欢喜。
从剧本的角度这类故事还是有观赏性的,作为心理学爱好者,除了关心记忆移植科学的可行性和方法,记忆移植后的人格变化更是发人深省、引人思考。人格究竟是由什么构建的?肉体还是精神?
通俗的说:“如果你的脑子被移植进入另一个身体,那么你还是你么?”忽然面对这个问题会使我们感到措手不及,因为人类属于肉体和精神的统一体。失去了精神的肉体会成为一具驱壳,而失去了肉体的精神去往何方又一直是人类探寻的根本问题之一。当精神与肉体被黑科技猛然割裂开来的时候,人格的定义似乎被动摇了。
按照心理学的记忆“均势说”,人的记忆是整个大脑皮层活动的功能,不是某一脑区的单独功能。按照加拿大神经生理学家的“定位说”,记忆还与颞叶和额叶相关,鲁里亚认为边缘系统也参与了记忆过程。
人类历史上确实如影片中的故事一样,曾经做过几起记忆移植手术。其中一种方法是,将和记忆相关的神经元细胞浸泡在营养液中,神经元突触会生长相互之间形成网络,并且可以看见某些回路在发光,这就是人脑在做某些思维运动时候的固定回路。还有一种是将人脑的记忆信息移植到芯片上,再将芯片连同移植入人脑,但芯片需要自行携带电池,能量不足记忆会很快减弱,电流超强会使脑电波紊乱。
影片中选择做记忆移植的受体是一个幼年额叶受伤情绪无法自控、没有情感、社会规则的罪犯。但当记忆移植后,特工原有的记忆慢慢开始影响他的人格,他开始变得有感情,有温度,有正义。
所谓人格,是人心理特征的整合统一体,是稳定的、独特的。人的气质和性格是人格的两个主要侧面。人格受多种因素影响,受遗传基因的影响,社会文化环境、家庭环境、童年经验、学校教育,甚至自然生态环境也会影响人格,而人的自我调控同样不容小觑。移植后的记忆,相当于嫁接了死侍生前所有的经历、经验和情感。经历影响人格,影响思维和行动。
《超脑》的结局似乎比较鲁莽也更直白,杰里科最后同波普的妻子和女儿幸福的牵手开始展望美好的未来,对于这样的桥段我耿耿于怀。先生说,如果有一天有人携带着我的记忆出现在你面前,知道我们之间所有的故事,知道某次山间的跑步,谈论的话,湖边的咖啡馆,所有只有我们知道的温暖甜蜜的回忆。这样,你会和他在一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