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得到上学习了《Dr.魏的家庭教育宝典》的一篇文章,“如何让孩子学会非暴力沟通”。作为家长,最头疼的就是孩子社交时“打人”和“被打”事件时常发生,我们该如何去处理好这个棘手的事情呢?看了这篇文章做了如下的总结和归纳。
首先,孩子爱打人怎么办?
“孩子打人怎么办”和“孩子被打怎么办”肯定没有标准答案,因为每个孩子性情不同,发生肢体冲突的原因,场景不同,没有放诸四海皆准的办法。 家长应该了解孩子成长的一般规律,分析孩子打人背后的原因,在孩子打架时做出态度坚定的处理。
暴力不是解决问题的恰当方式
孩子在幼龄阶段一般会以自我为中心,不太能理解别人的感受,所以会本能的保护自己的“地盘”,攻击“入侵者”。
人的大脑前额叶皮层负责理性思维,自我控制,而孩子的前额叶远远没有发育成熟,前额叶的真正发育成熟要到二十几岁,所以孩子不能像大人那样“深思熟虑”,行为容易冲动。
孩子正在打人,怎么处理?
1. 第一时间做出反应,态度要坚定,握住孩子的手,带他稍微远离“打人现场”,帮他“情绪降温”。
2. 大人需要充当孩子的前额叶,帮他理性思考,先和孩子一起先回顾整个事件,然后认同孩子当时的感受。
3. 邀请孩子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比如,孩子是因为想玩对方的玩具而起的冲突,可以跟孩子商量一下用自己的一个玩具和对方交换,或者大家轮流着玩。或者问孩子“你还有什么其他办法吗?”,孩子开动脑筋的同时,理性脑开始启动,就不在受制于情绪脑了,会变得更加冷静。
4. 带着商量好的“方案”去和对方小朋友沟通。
平时如何培养孩子“非暴力沟通”?
首先找出孩子成长环境里存在的鼓励暴力的因素:比如看到孩子打人,家长就特别气愤,揍孩子一顿,用“惩罚”的方式让孩子长记性,这样更会让孩子觉得可以用打人的方法解决问题。
平时遇到问题耐心跟孩子讲道理,能讲道理的孩子还是比较好沟通的,当纯粹讲道理不太管用时,可以尝试用一些“载体”把道理生动化。叨叨魏建议用假装游戏的方法,更容易让孩子接受规则,他常用的方法是把手和脚拟成手宝宝和脚宝宝,让孩子觉得手宝宝和脚宝宝是独立的,而她的任务是教会他们遵守规则。
关于育儿的方方面面,功夫真的在平时,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只要我们愿意倾听孩子,用尊重的态度与孩子沟通,相信很多关于孩子的问题都可以得到妥善解决,并且形成亲子关系的良性循环。
最后,我也安利一下《Dr.魏的家庭教育宝典》,其中把儿童早期家庭教育中,家长最应该重视的内容概括为了智力脑,情绪脑,运动脑,语言脑,创意脑五大部分,真正引导家长们如何“科学育儿”,让家长和孩子都享受到最新的脑科学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