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以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为背景,叙述了知识青年高加林回到家乡又离开家乡,再回归家乡的人生变化过程。
为什么第一次离开家乡后返回呢?
加林作为村里为数不多的几个上过高中的知识分子,毕业后虽没考上大学,但凭借过人的才华被安排到县城教书了。可好景不长,因为民办教师的职位有限,加林的职位就被村官明楼的儿子顶替了。加林没有了工作只得回乡做农民,可他不甘心,父母更甚,三个人抱成一团,泣不成声。
也正因为高明楼和刘立本一个是官场得势一个是钱场得利,加林更觉得愤愤不平。他并不比村里的两位能人差,尤其在精神和思想方面可能更甚,无论如何他都咽不下这口气。可一看到年迈的父母为了自己日夜操劳,他内心如刀割般,是得振作了。他给远在新疆的叔父写了封信,希望某个职位,摆脱粗野的农村生活。
为什么又离开家乡呢?
为生活所迫,自己的教师职位又被顶替了,只得回乡当农民。家里光景一烂包,没了收入来源,连买米和盐的钱都紧巴。加林只好提着母亲做的米馍去街上买,可当自己一身土气的打扮置身县城时,他感觉到了巨大的讽刺,自尊心受辱。可想起爸妈的不易和生活的艰辛,他还是得在生活面前低下头来。
在街上碰到了老同学黄亚萍和张克南。高中时自己和亚萍因为共同的文学爱好关系非常好,毕业后,回到各自的轨道也就疏远了。亚萍成了县广播员,克南当上了门市部主人,自己本就是一个心气高的人,更不愿在此停留,寒暄一下后各自告别。
最终他还是没能张开口,米馍当然是一个没买成。就在通往回家路上的大马河桥边碰到了“蓄谋已久”的巧珍。因为小时候爸爸没送她和姐姐去上学,现在大字不识一个,反到让他对有男人味又有文化的加林暗恋已久,这也许是在某种程度上弥补自己精神上的缺失。
她帮加林卖了白面馍,还给他准备了一条烟。两个孤男寡女一起漫步在小道上,巧珍又是这么得体贴人还漂亮,二人自是按耐不住荷尔蒙的躁动。快到家分离时,加林接到了叔父调任地方的消息,去新疆怕是不可能了,只得老老实实当农民。
可命运就是这么的捉弄人,他正要慢慢适应农村生活,内心平复下来。其实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自己看不到希望后做出的本能选择,但终有一天埋藏在内心深处的火种会被重新点燃,奔赴心中那遥不可及的梦。
直到他二爸的一封来信,让加林现阶段的命运暂时翻盘。二爸作为劳动局长,高明楼和马占胜的直属上司。明楼自是为儿子替了加林的职位而心虚,占胜则为了跟新上司拉近关系自是筹备一般。这不,加林随后就被安排到了煤矿局当通讯员,成为国家工人,加林又入县城了。
为什么最后还是回来了呢?
再次来到县城,褪去了之前的羞涩和惶恐,更多了几分自信和忘乎所以。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当他成了县城的一员后就想奔赴更繁华的地方。他成为了通讯干事,因为出色的工作能力也成为了县上响当当的记者,这是属于他的高光时刻。
加林暂时摆脱了农民的身份,黄亚萍对他的情絮也就再次被点燃。虽然加林仍贪恋巧珍对他无微不至的爱,但为了亚萍背后那个更广阔的花花世界,他还是决绝的在大马河桥上与巧珍分手。亚萍说服了自己父母后写了一封分手信给克南,他们倆的关系也正式结束了。
此时的加林和亚萍正陶醉在至死不渝的浪漫之中,可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加林走后门的事被克南的妈妈揭发了,他被撤销了工作和城市户口,送回所在大队,一切补救也都来不及了。这时,他才恍过神来,仿佛他与亚萍的这段美好时光就像一场梦,如今梦醒了,他也该回乡了。
正是这段短暂的美好时光让加林明白他其实内心深处还是爱巧珍的,可生活不会因为你回心转意就重新补给你,毕竟时间不等人,巧珍已经和马栓结婚了。当他落魄地拉着疲倦的身体回到家乡时,并没有受到奚落,反倒得到了村里人的安慰,他的眼里又重新充满了光。
人生啊,兜兜转转还是回到了归处。好多人可能会想高加林这不是瞎折腾吗?可当时正值青年的高加林,作为村里唯数不多的几个见过世面的人,无疑是很难与自己的原生身份去和解。这一趟轮回当然不是原地踏步,它是这个人物经历过了生活的历练和艰苦后的重新出发。
读完后,我不经会想,自己要是如加林一样的处境,会怎么做呢?要说不贪恋外面的繁华世界,那是假的。毕竟没有亲眼去见识那些繁华世界,它们也就对自己有格外的吸引力。
可我更知道,要是自己没有与这个繁华世界平等对话的能力,而想着通过依附他人来获得通往花花世界的门票时,我们的命运在这一刻或许就已经被明码标价了。虽然羡慕繁华世界,但我更知道只有靠自己去打拼来的一切才最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