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海棠初绽,花虽未盛,却似星火幽幽,胭脂点点,棠枝间生出的绿叶层层叠叠,而隐匿其间的花蕾微微泛出些许的红豆色。每每经过树下,总是感慨,一朵花开放的力量是腐草荧光,但千万朵盛开却证出了生命。你是不是和我一样,在季节变换之际,从那种显露于日常又穿透日常的存在中,体验到某种无法言说的美妙和郑重。而寒冬至暖春的转变,更是稍不注意,情感就变得浓烈起来。
转眼又是一年芳草绿,又到一个清明时,节气总是在提醒着我们,去看看日子里季节变换所带来的美,关于风物,关于美食,关于温度。风是什么时候变暖的,枝头的叶子是什么时候舒展的.......而清明就是这样一个日子,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把春天把分成两半。一半和煦,一半清爽,一半昼暖,一半夜凉。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大概就是清明对自然的意义,而对人们而言,经过一个沉闷的冬天后迫切地需要情绪的调整,上坟扫墓,哀悼祖先之余,在明媚的春光里骋足青青原野,也算是节哀自重转换心情的一种调剂方式了吧。
清明于古人而言,春阳照临,春雨飞洒,踏青寻春,设乐踏舞;有爱攀树摘花,折嫩柳,插于头髻的,愈发显得青茜可爱;也有爱食麦草汁和糯米粉舂合,芦叶垫底,蒸熟出笼的青团,仿佛春的气息,能缠绕在舌尖;更有在夜间放飞风筝,在其尾翼上挂几串彩色的小灯笼,好似萤火闪烁......如此种种,皆为生之愉悦。而节气流淌到今日,就似乎只剩下一个空空的头衔,清明于我们而言,不过是疲惫生活里可以稍作喘息的缓冲了。
时常感慨如今什么都快又没有悬念的时代,所以也缺乏情怀和对美的捕捉。对于一个人来说,生活中缺乏了审美和情趣,是一种贫乏,这不在于,你能占有的物质有多少,而在于你对它的感受力和敏感度有多少,越心思细腻,与“物”的相互浸润也就越多吧。
我们置身的城市或许大而粗糙,压力沉重,但一定可以找到些许美好的景物和细碎的情趣,或许稍纵即逝,若隐若现,但只要用心体察,它就会为你停留下来,积累你内心新的感受。
比如:梧桐树在夜色中的轮廓,大雨天的湿润气味,丁香来自于绿色的花蒂处的清甜味道,暑气中一朵自在清凉的小野菊......这些日常的细碎场景,会让你暂时从眼前的冗杂信步到诗意的情境里,物象凝结成心境,成为点亮生活的萤火之光。
我时常不知道该与这个时代保持怎样的关系,似乎总是在外界压力迫使下做出一个又一个自己还没有想明白就必须决定的决定。生活也许时常被一些忙碌细节填塞,但最终又在不断被流水洗刷和带走,留下的仍是脚步凌乱到不知踏向何处的处境。或许是因为没有什么东西从内侧支撑你,比如真正发自内心的梦想,自我心底的意愿,仅靠外界的压力,最终只剩下疲惫不堪。恰如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才是生命和重生吧。
无法言说的过去和未来,正在呼啸而过的此刻,每个人都在匆忙迫切地找寻生活的入口。仔细想想,确实没有人能随心所欲地活着,生命即是束缚,但我们却也可以经由努力和取舍,尽量保持真实和自在的生活,不违背不辜负,只忠于内心,而不是如同海底的盲鱼,辨不明眼前要走的路。
日子仿佛总是在被追赶着,我们停不下来的,究竟是对更美好生活的急切向往,还是对现在轨迹的焦灼不安呢,不如就趁现在,在这样一个美妙的季节,孤身前往去看一场花事,把整个的自己全然地投入这春光,这欲言又止的静谧和生机里,或许你会发现一些期许在琐碎的日常中诞生,心中也会长出有力量的温柔。
暖春的好处,是每天入睡前与醒来时,窗外那片绿色都是不一样的,一日浓似一日。
柳树渐渐从淡淡的绿烟变成浓重的绿雾,而你也总会在某个转角的瞬间,惊喜地发现绽放在枝头的桃花,带着淡淡的烟火暖气,渐次是梨花,连翘,海棠...... 花期有条不紊,秩序井然,一切适宜而合理,万物开始有时,盛衰有时,终结有时,重生有时,哪怕是繁花满树的花树,起起落落的开与坠,但是有一种轮回中恒定的自知,这不禁令人心安。
落下笔的刹那,想到明天窗外的树一定会更绿一些,就觉得眼前的琐事繁忙都没什么不好的,大抵是因为昨日之深渊,终成今日之浅谈,一切终将远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