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19 二百八十一课
古文经典交流学习群 郭老师
郭志强,1996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历史系 ,中学高级教师,曾任《中学政史地》编辑部主任。
11.15 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语音整理
我们知道,孔老师的教学常规内容就是“诗”“书”“礼”“易”“乐”“春秋”。其中“乐”是指音乐教育。音乐教育,它不仅具有娱乐的功能,在孔子看来更重要的还有教化的功能。所以对于孔门弟子来说音乐是一门必修课。
音乐它是一门声音的艺术,由于技术的原因我们不能完整地看到古代的音乐盛况。我们只在一些先秦的著作中偶尔能看到关于音乐的只言片语。比如孔子曾经说,舜之乐,尽善尽美;而武王之乐是尽美,但是未能尽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一个差别呢?大概是因为舜是通过“禅让”得天下,一片祥和,尽善尽美;而周武王是通过暴力革命得到天下,所以他的乐舞之中难免会有一股杀伐之气,在孔子看来,虽然很美,但是未能尽善。
孔子在这一章又批评了子路,而且说的还比较狠,导致出现了让孔老师未曾意料的后果。
大概孔老师讲课的时候,一般都有人在旁边弹琴鼓瑟作为伴奏。这一天,可能是轮到了子路。我们知道子路这个人性格也比较粗鲁,争强斗胜的心理比较明显。他鼓瑟的时候难免会有刀光剑影交错之感,似乎有点儿嘈杂,作为上课时候的伴奏音乐不够和谐,就被孔子打断了。
孔子说的很直,“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意思是说,子路啊,你这个瑟就弹成这样了,怎么好意思在我的门下继续学习呢?孔子不仅是一个歌手,同时也是弹琴的高手。他的很多弟子也擅长弹琴鼓瑟。孔子现在却当着大家的面批评子路弹的太糟糕了,不配在我的门下学习。这就有点儿让子路下不来台,所以出现了一个结果,就是“门人不敬子路”。
这里这个“门人”有两种说法,一个解释是子路的学生;另外一种解释是孔子的学生,或者是孔子学生的学生。不管究竟是指谁的学生,孔老师当着一众门徒来批评子路,就让子路在门徒面前没有面子,因此就小看他,对他就不够尊重。这时候孔子已经意识到自己的情绪过激,做法不对,伤害了子路,就赶忙进行补救和打圆场来挽救子路的威信。
随后孔子说了一句,“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这句话很有名,并产生了一个成语“登堂入室”。就是形容一个人的学问或者技能由浅入深,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在这里用这样的一个过程来描述学问的不断加深,先是入门,就好像一个人进入了一个庭院;然后开始登堂,来到了客厅,掌握了基本的技能;入室指的就是内室,意思就是掌握了核心内容和技术要领。
孔子实际上在补救自己前面错误的说法,就是说子路鼓瑟的水平其实还是不错的,已经算得上“登堂”了,只不过还没有“入室”而已。也就是说,孔老师一方面指出子路鼓瑟的水平不足,但还要肯定他鼓瑟的水平已经达到一定的高度。事实上恐怕也是如此,子路出身比较贫贱,小时候恐怕没有受过音乐教育,跟随孔子以后才受到这方面的熏陶,因此水平不会太高。由此,我们说孔子是一个实事求是的人。
在这一章,尊称孔子为“子”,称子路的名“由”,统称子路的弟子或者是孔子的弟子为门人。从这些称呼的变化,我们不难发现,记录本章的作者应该是孔子的随侍弟子,也就是子路的某个同学。本章的重点并不是在子路鼓瑟水平的高低上,而是在孔老师及时纠正自身错误提高子路的威信上面。
这一章也提醒我们,作为一个老师,或者是作为一个领导,一定对自己的发言要小心谨慎,不要轻易的做出一个结论,以至于产生一些不可预期的后果。孔子毕竟是一个教育者,及时的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赶紧进行了弥补。孔子这样的一个表态,大概率会让子路重新获得门人对他的尊敬。
孙中兴详解
这章是孔子批评子路弹瑟,引起其他门人误会,孔子再加以说明的故事。
孔子评论说:“子路把瑟弹成这个样子,怎么算是我的门人呢?”其他弟子听了,就不尊敬子路。孔子知道了以后,马上补充说:“子路算是进到我的大厅,可是还没进到我的居室。”
这章的重点之一就是孔子没有明说自己不满意子路鼓瑟之处。所以就留给注释家更多的解释空间。马融认为“子路鼓瑟不合《雅》《颂》”,戴望也作此解。皇侃认为“子路性刚,其鼓琴瑟亦有壮气。”朱子引程子的说法:“言其声之不和,与己不同也。”
《说苑·修文》和《孔子家语·辩乐解》都有比此章更详细的故事:子路鼓瑟(《孔子家语》说是“琴”,是不同的乐器),有着北方的小人亡国之声。孔子因此对他相当不满。等冉有来的时候,孔子就跟冉有说了一番君子和小人对于音乐表现的不同,而且音乐还和国家兴亡有关:“君子执中以为本,务生以为基,故其音温和而居中,以象生育之气也。忧哀悲痛之感不加乎心,暴厉淫荒之动不在乎体。夫然者,乃治存之风,安乐之为也。彼小人则不然,执末以论本,务刚以为基,故其音湫厉而微末,以象杀伐之气。和节中正之感不加乎心,温俨恭庄之动不存乎体,夫杀者乃乱亡之风,奔北之为也。昔舜造南风之声,其兴也勃焉,至今王公述无不释;纣为北鄙之声,其废也忽焉,至今王公以为笑。彼舜以匹夫,积正合仁,履中行善,而卒以兴;纣以天子,好慢淫荒,刚厉暴贼,而卒以灭。今由也匹夫之徒,布衣之丑也,既无意乎先王之制,而又有亡国之声,岂能保七尺之身哉?”冉有后来转告子路,子路也知道改过。这里并没有提到“门人不敬子路”的事。
皇侃对于“门”字也有创见,他认为此“门”非为孔子所住之门,而是“圣德深奥之门”。我觉得这是一语双关。我说过,孔子碰到子路的时候往往都喜欢开他玩笑,这是他们师徒二人之间的“戏谑关系”。
“堂”和“室”的区分很清楚:皇侃说“窗户之外曰堂,窗户之内曰室”,而且还引申说:“圣人妙处为室,粗处为堂”,还举例说:“子路得堂,颜子入室。”朱子认为:“升堂入室,谕入道之次弟,言子路之学以造乎正大高明之域,特未深入精微之奥耳。”戴望有别解:“六艺之教,能通古今,辨然不(按:即否),是升堂者;达于礼乐之原,而智足知圣,是入室者。”
些话都是子路不在场时孔子说的。除了希望弟子传话之外,未尝不是要让弟子深切反省:如果列名“孔门四科”中“政事”的大师兄子路都只是到“升堂”的阶段,那么自己到底是在门外,还是也像子路一样登堂,甚至像颜渊一样入室了呢?
话说回来,我们这些不鼓琴瑟的人,又在孔子所代表的中华文化之道上,站在哪个位置上呢?门外?登堂?入室?
李零讲解
“由之瑟”,古本多作“由之鼓瑟”。
这又是损子路。孔子谈话,很轻松,旁边有琴伴奏(详下11.26)。子路原本是粗人,音乐不在行。旧说子路鼓瑟,有“北鄙杀伐之声”(《孔子家语·辨乐解》《说苑·修文》),演奏起来,大概很激烈,影响谈话,也不怎么好听,孔子听不下去,说你也配在我这儿表演,当场叫子路下不来台。权威的力量是无穷的。老师都这么说,其他学生当然看不起。最后,还是老师出来打圆场,他说,子路的水平还可以,至少是从庭院顺阶而上,到了外面的堂屋,只不过还没有进入内室罢了——即水平还不到家。既然不入室,就别在屋里弹了,子路如果知趣,就离老师远点,要弹也在外边弹。(子路的琴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