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境遇不错的诗人,能想到的莫过于白居易。
生于官僚家庭,从小有书读有地位,无需宋濂那般卖命求学;二十九岁高中,在当时乃青年才俊,不像杜甫那样落地后靠关系谋了个差事;仕途可谓一路升迁,重庆苏杭再到京城,跟苏轼可谓截然相反;生活也有模有样,不像王安石成为后世笑柄;晚年寿终正寝,绝对让二十多岁先去李贺嫉妒;名气大,苏辙哪怕混的比他好,不认识苏轼,谁还想得起他?
就是这样一个好好先生,却有一个十分头痛的问题。
他在京城,买不起房。
这买房的二十年,可谓他焦虑的二十年。
初来京城,意气风发。买不起房?我租啊~先是一座亭园,标准的“茅屋三两间”,虽简陋,但白居易高兴。
" 俸钱万六千,月给亦有余。既无衣食牵,亦少人事拘。……窗前有竹玩,门外有酒酤。"毕竟一切都是新鲜的,俸禄虽低,衣食之资还是够的。
但不高兴来的更快,经济收入与京城房价之间的巨大鸿沟让他感受到了深深的绝望。他笔下的《常乐里闲居偶题》中或许是“散漫者”“头未梳”信马悠悠行或者无非名与利,其中实为深深的忧虑。
哪怕是二十年之后,有了第一套房,依然是“冷巷闭门无客到,暖帘移塌向阳眠”。地方偏,面积小,户型差。更糟糕的是,刚买下房子,就被贬出了京城。
纵观白居易一生,逢考必过,官途虽有坎坷,但总体呈上升趋势。就是这样的名门世族,买房也实属不易,古今皆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