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何帆老师的一段话,非常值得深思:
我们必须改变自己的狭隘想法,不能认为别人的不幸跟我们无关,不能认为我们的孩子必须要占尽优势。就像海明威在《丧钟为谁而鸣》里引用约翰·堂恩的那首诗所说的:“没有谁能像一座孤岛/在大海里独踞/每个人都像一块小小的泥土/连成整个陆地。”别人家的孩子会跟我们的孩子生活在一个时代,别人家的孩子可能会成为我们未来的雇员,会成为我们未来的消费者,会成为我们未来的合作者,会成为未来的社会一员,甚至成为我们未来的家庭一员。所以,普特南讲到,无论是我们自己的孩子,还是别人的孩子,其实都是我们的孩子。
虽说是对一个技术达人的标准太多,但是我们内心深处却一直被何帆老师工作所吸引,四处奔波,探寻问题真相,见不同的人,体验不同的生活状态,虽然累,但是充满激情,想想这也是我们理想中的生活方式吗?
然而,我们都有着不一样的社交恐惧症,有时跟陌生人说话都发怵,接个电话都要深呼吸,不知道也不想知道
“失去后还能拥有的东西,称做基本盘”这句话我第一遍听理解“错”了,但是我觉得错了也说得通。老师的意思应该是如果我们原先的优势都不复存在,我们还留下的那些东西就是我们的基本盘。
我的“错误”理解却是那些我们失去的东西,我们还能拥有,这是我们的基本盘。竟然发现也没有错,假如我失去了工作,我还可以凭借我的能力再找一份,这就是我的基本盘;假如一个企业失去了一笔订单,没关系还能签下一笔,这就是企业的基本盘。可是倘若我失业了,直接进入青年危机了,那就意味着我的“基本盘”出现了问题。
是不是我说的也挺有道理的?不管怎么样,我们需要时常问自己这样残酷的问题:如果有一天,我钱全没了,我怎么办?如果有一天,我最亲爱的人都离我而去了,我怎么办?如果有一天,我双目失明了,我怎么办?。。。“向死而生”的态度来自于斯多葛主义,而斯多葛主义的内核不也是让我们找到基本盘吗?
#求职,找到自己可迁移的能力#
如果一年以后你离开团队,工资翻了一番,那是因为你这一年有什么长进(隐性能力),创造了什么结果(可识别的显性指标)?
这个能在公司间通用,还能让你身价倍增的能力,一般就是行业通用的核心价值了。
操作方法是: 直接把自己的工资乘以2,然后在招聘网站上找找对应的工作要求。这个要求和你之间的差距,就是行业价值链的核心能力。
职业发展三级跳
上半场主要是追求职业的成功和经济基础。
下半场则是清晰理解了自己的需求,去寻找和迁移到自己适合的职业平台,是一个自我实现的过程。
按照人的发展角度来说, 整个职业过程会分成三个阶段:生存期、 发展期、事业期
生存期主要是经济收益导向。
发展期更看重的是能力和资源储备。
而事业期则看重的是如何最大程度实现自我价值。
刚毕业后
我们的护城河,可能是借助自己的“成本优势”。
然后可能是经验积累带来的“转换成本”。
再然后也许是信用和影响力带来的“无形资产”。
最后多半是庞大的人脉资源带来的“网络效应”。
初级的自由是有“自由选择在不在这家公司”的自由;
中级的自由是有“可以选择赚不赚这份钱”的自由;
顶级的自由是有“有能力做自己想做的事”的自由。
所以,自由背后不是某个身份或职位,而是一套“一个人就是一家公司”的能力结构。
“产品-营销-运营-战略” 的能力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