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刷微博,看到一则关于贾平凹女儿贾浅浅诗歌的热议,抱着吃瓜的心态点了进去,才发现该女子的诗确实刷新了三观,转发几则,大家品品:
我不看诗歌久矣,竟不知什么时候这样的诗歌也可以登大雅之堂了。
再看贾浅浅的名头,除了是贾平凹爱女外,还是西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陕西省青年文学协会副主席,如此闪亮的头衔,如此不堪入目的诗,难怪会红。平心而论,贾浅浅的诗也有正常的,比如下面这首:
父亲
抽打沉默的鞭子,被自责
牢牢地攥在手里。沙漏无声
如同每粒发芽的种子,时常会忽略
根的存在
在这烟火满地的尘世里
我们每天都在为自己松绑
企图活回光阴里的一个又一个自己
活回词语和词语重叠的身体里
就像活回父亲这个词
这样的诗虽谈不上出彩,起码不出错,不过估计这样的诗立马就会湮没在日日推陈出新的文字中,没有出头之日。
哪如屎尿屁+隐秘的性能立马引发热议,媒体纷纷转载,贾浅浅果然一炮而红。如今流量为王的时代,黑红也是红,红即是流量。不知道是真为剑走偏锋以博眼球,还是本人的审美即此?如果审美即此,那才为今日的诗坛走向一大悲。
曾几何时,诗歌一直是我心中圣洁的方向,唐诗宋词,古体诗近代诗,哪怕是后来为人争议的朦胧诗,畅销的汪国真诗,席慕容诗,它们的立意是那么昂扬向上,它们的意境是那么美,它们的句式是那样简洁干净,抄在日记本里,抄在明信片上,抄在书的扉页,可以馈赠友人,可以表达心情,还可以激励自己,总之是那样准确,那样熨贴,那样抚慰人心。
哪怕是后来出现的余秀华的诗《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看似带有隐秘的性,可诗句却是美丽的,有力量的,能洞穿人性直击人心。
可是贾浅浅的诗却横空出世,让久已看不到好诗的我们对诗的未来心生失望。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爱诗的人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我们有对诗的执念,有对诗的信仰,奉劝把自己当诗人的人,还是爱惜自己的羽毛吧,文字落于纸上,落在别人眼中,都是有记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