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通过自我奋斗,从一个普通职员到考上斯坦福MBA,再到创业,吃了很多苦,也积累了很多实用的经验。以下是他分享的16条成长法则,非常有价值,建议你花时间认真阅读。
一、不满足于现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当自己所处的境遇不好的时候,更要多看看自己身上的原因。
有一句话说,你现在在哪儿,是你过去两年来的选择决定的;你两年后在哪儿,是你接下去两年中的选择决定的。
优秀需要努力,而努力是不舒服的事情;
长期持续做不舒服的事情,一定要有足够的动力;
这种动力的重要来源之一,就是对于现状的不满足。
这种不满足人人都有,但是能够“化不满足为力量”的人是少数。
连接“对现实的不满足”和“努力”的桥梁,就是自己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二、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投入
什么叫投入?我的理解就是全身心地做事。
比如上课听讲的时候,就要全神贯注抱着把老师讲的都听懂的态度去听;
写作业的时候,就要一心一意抱着把作业全做对的态度去做,用现在时髦的话,叫活在当下。
不论在做什么,专心致志地把眼前的事做好,再去想别的。不投入的时候,连玩都没有幸福感。
三、找人逼你进步
当然,有些超级优秀的人,从小就自己管理自己,但是多数人,特别是小的时候,还是要被逼一下的。
毕竟,进步是个辛苦活儿,有几个人天生能够喜欢呢?当然,逼你的人也要有水平。
四、目标越明确越好
进步往往是痛苦的。为什么?因为进步意味着改变,而改变往往不舒服。
怎样克服这种不舒服?对于另外一个事物或者状态的追求。
目标越明确,这种渴求的痛苦,或者说怕得不到的痛苦,就越能驱动人们克服那种努力的痛苦。
五、总是比别人多付出一点
有时候,你真的只需要比别人多付出一点,就会有很不同的效果。
六、培养兴趣,不断钻研地坚持
没有兴趣很难坚持,而且没有兴趣时的坚持意义不大。为什么?
坚持的意义不在于简单的重复。
大家可能都听过一万小时理论,可这理论有个前提:练习的难度和强度需要不断提高。
换句话说:练习的人需要不断突破自己。
如果仅仅是无脑的重复1万小时就可以成为专家,那么我们每个人在20岁之前岂不都应该成为语言专家?
事实上,简单的重复可以提高熟练度,但是无法真正提高技能。
在长达一万小时的历程里(以每天3小时计算大概是十年),每时每刻都想着如何挑战自己突破自己。
如果没有兴趣,根本坚持不下来;
即便坚持下来了,也仅仅是把那些个动作做出来,而心思根本不在里边。
有了兴趣,就可以坚持,并且是不断钻研地坚持,全身心全方位全时段地琢磨一个事情……
这不就是著名的1.01的365次方的道理吗?
1.01^365 = 37.8;
1.02^365 =1377.4;
1.01^730 = 1427.6……
这样下去,想不优秀都难。
七、功利心不要太强,不要总想走捷径
功利心太强时,难免短视。短视的结果是稍微付出,发现没有回报,就想改变方向。
很多人对于努力的态度是:除非我能明确看到回报,要不干嘛费心思?
问题是:凡是能立竿见影的事,多半价值有限。
如果真有一个机会付出一块钱,能够保证收回两块钱,难道不是会吸引所有的人去做?而当所有的人都去追求同一个机会的时候,那个机会就不再是机会了。
其实说白了,就是做事没有捷径;但凡想做出点事情来,还是要花笨功夫。
笨的意思不是不动脑子,而是不总是朝三暮四的想哪条路可以更省力。
有人会说这和第四条目标明确不矛盾吗?
我的理解:目标明确是在长远的战略上;功利心是指每天的心态。
其实这也是优秀的重要素质之一,能够把看似矛盾的两种事物统一起来。
八、光靠蛮力是不够的
大一是我有生以来学习最“用力”的时候,然而学习成绩却几乎是最差的时候。
在当时,我也觉得有些不对,但却懒于改变,或者说没有勇气面对这个问题。
一方面那么刻苦,另一方面却懒惰?这怎么可能?这非常可能。
懒惰其实和勇气是直接关联的。每天起早贪黑学习是件辛苦的事儿,然而更辛苦的,其实是直面自己的弱点。
我当时的问题,出在学习方法上。而我不敢面对这个问题,因为我觉得对我学习方法的疑问,基本上是在质疑我的整个人,整个人生。
我把累,分成三个类型:
体累,脑累,心累。
对于我来说,最容易克服的,就是体累;而在大一的时候,我的努力其实仅仅是体现在这个层级上的。而这个层级上的努力,往往价值极低。
不要试图用战术上的勤勉,去弥补思维上的懒惰。我觉得讲得是同样的道理。
想要优秀,仅仅靠努力是不够的。那还要靠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