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想一下,你上了一天的班,好不容易熬到下班,跟家人吃着火锅唱着歌,刷着朋友圈,结果朋友圈里都是这样的标题:《读书和刷朋友圈,究竟差在哪里?》《你的问题在于读书不多而刷朋友圈太多》《这个世界正在极其严厉地惩罚刷朋友圈不读书的人》---请问你是什么样的心情?
你若有所思,结束了火锅,痛定思痛,来到诚品书店,拍了几百张照片,买回一本《霸道总裁爱上我》,花2小时修了图发到朋友圈,配上文字:读书,是最低成本的升值方式。
曾经挺喜欢参加读书会。记得曾经参加过一个独立书店的读书会,其中有个环节是每个人轮流分享一下对读书的感悟。轮到我发言的时候,我说我以前曾经思考过一个问题,就是我们读每一本书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是为了获取信息,还是单纯为了炫耀自己曾经看过这本书?后来被一个大姐批评。大姐说,小伙子,你几岁了?你年龄还小,很多事情不懂。其实看书就是为了看书,为什么要抱着目的看书呢?就比如我,不管去哪个城市,都会到当地的书店去买一本书带回来。我喜欢这种状态。
说的我无言以对。或许这位大姐只是喜欢书店呢。
所以我说,许多人连为什么要读书都不知道,那么这类人也必然缺乏选书的能力。看书之于他们,也不过是附庸风雅而已。
人类之所以区别于动物的原因,很关键的一点在于,唯独人类的智慧是得到最大程度的累积的。这种智慧的累积,依赖于人类最伟大的发明--文字。人类的祖先得到人生的经验,用文字将之记载下来,世代传递。文字的载体原先是龟壳、石头、木片,后来成为轻盈的纸张,再后来变成集成电路。智慧本身也不局限于文字,还有图片、甚至音像制品。这些,用最流行的一个词来总结,叫做信息。
所以,实际上,书的本质,不过就是信息的载体。纸质书做为一种信息载体,并不比龟壳和石头高贵。也不排除将来会被淘汰的命运。信息大爆炸的今天,信息是最不稀缺的商品。获取信息的渠道比以前多了很多。比如,朋友圈就是其中之一。
朋友圈的信息比起书尤其纸质书上的信息在很多方面更有优势。
首先信息获取很方便。
一部能上网能装微信的手机,是现代生活的生存级配置吧。骑着自行车,顺手刷个朋友圈,信息就获取了。而如果你想看纸质书,首先你是不是先得找到哪家书店有卖?就算网上书店那是不是还要等快递?书买到了你会不会发现作者原来还有微信公众号免费订阅呢。。。
同时信息获取很迅速。
比如去年年底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我们普通人都对美国大选非常好奇,不知道是一个怎样的程序。如果我想从书上找到答案,首先我得弄清楚看什么书,去哪里买,而且不知道要看多久;然而,幸亏还有朋友圈。微信公众号一个个争先恐后,用尽手段,想法设法、多管齐下,把这一系列的信息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加工成尽量能让傻瓜都看得懂的内容呈现给我们观众。于是,基本上大多数读者10分钟内就能搞清楚以前几十年都没搞清楚的状况。
所以我在朋友圈,看懂了中美教育差异,了解了美国大选,大体弄明白了欧洲史,叙利亚局势;最近还弄懂了美联航把人赶下飞机的逻辑。
而热爱读书的你,也读完了《斗破苍穹》《FBI读心术》《聊斋外传》《货币战争》。
我觉得你并不能因此就感到优越,劝我放下手机,多读点书。而是我要劝你,读书之前,还是要搞清楚,读每一本书的目的是什么。假如只是为了将来可以告诉别人自己是一个读书比较多的人,那倒是不如去读一本叫做《一生要读的50本书》的书。“谢”我就不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