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鹰舱 J3368 王春艳】
听了船长这节大课,突然觉得自己的眼光和格局都变大了,以前一直是聚焦在小的具体的事情上面发展,却没有往远处看,没有仔细思考我做这件事情的目标在哪里,确实是船长提到的,我一直以来是以问题为导向,我觉得孩子长到一定年龄,我不知道该怎么教育了,于是我去学习育儿理论,又到一定年龄该进行知识输入了,我就去学习辅学课程,然而我没有想到我的目标是什么,只是因为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所以我去做了。现在有些明白了,我学习的这些知识是我在航行中的木筏,是工具,我是为了我和孩子更好的成长,而在我们共同成长的航行中,最最重要的反而也是我现在做的最少的就是建立助益性关系。如果这个基础打不好,关系建立不好,那么再好的工具,再好的方法我也没办法用的得心应手,现在写出来的时候发现自己找到了问题的关键了。
一、两个问题:对自己当下是否满意?对未来是否充满动力?
之前我对自己的状态很不满意,真的很符合油腻的中年人各种标准,生活没有目标,没有追求,也没有赚钱的动力和激情,每天得过且过,靠老公养活。每天回家真的觉得全身无力,被透支的感觉,回家只想葛优躺。但是现在讲真,我对自己当下还是比较满意的,这些天以来经历了很多事情,感觉自己重新被激活。虽然现在真的很忙很忙,甚至自己有些手忙脚乱应付不过来,但是我相信这些都是暂时的,一切很快就会顺利。而我现在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和动力。
在此之前,我一直活在自己的人设里,我很自卑,总是找不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甚至有时候我知道自己是优秀的,但是我不敢优秀,我总是愿意去成全别人的优秀,默默做个奉献者,真的是很奇怪的人设。以前我一直都觉得自己没有长板,只是在听课之后会写感悟,并不觉得自己的输出有什么,也觉得自己的输出很一般,我真的找不出来自己有什么点是可以拿出来发挥发光发亮的,特别感谢进,一个善于发现别人亮光的人,她一直鼓励我说我的输出很有价值,说我真的很好,我才慢慢的有点信心,而且越输出越多。有幸又登上少儿成长教练这艘船进行航行,更是让我意识到了自己的价值,我的输出有被看见,有被推优,我越来越能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我的这种状态也是船长课程中提到的,我真的需要从外在的肯定中获得自己的价值。不过我现在找到了方向充满动力,真的感谢生命中的遇见。
二、我们是如何成为现在的自己,又是如何对待自己的?
船长举了个船员的例子,这个例子简直也是自己的写照,这位船员去看电影回来晚,内心觉得有些内疚。我经常会有这样的感受,比如说把孩子放在家里我出去练瑜伽我会有内疚感,而去加班很晚回来都不会有很大的内疚感,只是对公婆充满了感谢。今天听了课我才有这样的觉察,才会思考这个事件背后的原因,原来在我的潜意识里,在我从小被塑造的“应该的我”中,只有学习、工作是正事,而做正事是父母很希望看到的,我只有努力做好父母喜欢的事情,才能得到他们的认可,从而获得自我价值。然而得到父母的认可是那么难,不可以做一点正事以外的事情,此刻我突然通透了,明白了自己为什么会这样。过往重要他人给我们造成了影响,我们为自己设置了各种各样的规条。应该的我,满足这些静态不变要求时,才能得到外在肯定,找到自我价值感,这就是内化的自我概念。这样的自我概念就好像我们从小就穿上的衣服,长大了却没有脱掉这件不合身的衣服。但是现在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如何打破人设,脱掉这件不合身的衣服,而不是纠结于原生家庭。同时为自己的孩子打造一个美好的原生家庭。
自我概念像剧本主导我们人生戏码,而写剧本的人是我们自己。很多时候我们活在自己的人设里,活成了自己设想的样子。小孩子在描述自己的时候一般都是积极的。而随着年龄的增长,父母开始越来越多的干预,给孩子贴上了各种各样的标签, 给到孩子各种各样的静态不变的要求,希望孩子满足我们的要求,从而获得我们有条件的爱。于是在多年以后我们的孩子也活成了我们的样子。如果我们一直沿用这样的教育方式,那么可能收获一个令人满意的孩子,失去一个令自己满意的具有创造性、适应性和自主性的人。我真的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因为要改变自己,要摆脱原生家庭对自己的影响,然后去参加各种工作坊来做疗愈。
昨晚大宝想要给妹妹洗澡,然后再睡觉,那时候已经晚上快十一点了,换做以前我肯定会说,我知道你很想给妹妹洗澡,但是现在已经很晚了,现在不睡觉,明天起不来之类的吧啦吧啦一堆。但是我要说出口的时候突然意识到,我这根本不叫共情,我还是在为了让孩子达到我的目的而讲道理。于是我没有从自己的感受出发了,真的承认了孩子的想法,然后跟孩子一起给妹妹洗了澡,孩子很满足的睡觉了,虽然那时候已经很晚很晚,我还是不太知道自己这么做到底对不对,但是我想要遵从自己的本心,想要跟孩子重新建立起爱和信任。
今天早上孩子起床时我正在听课,但是我发现孩子会很想跟我讲话,于是我放下手机,不听课不干活,认真专注的倾听孩子说话,以前我可能是边干活边回应,现在我真的看着孩子,认真的听,认真的提问,突然很满足。孩子给我讲了他昨天绘画班上做的实验,我惊讶的发现,原来孩子的表达能力这么好,可以把一件事情描述的那么清晰有逻辑。这是我之前都不曾注意到的。每天把自己填充的太满,少了停下来陪伴倾听思考的时间。这样的觉察感觉真的好珍贵。同时想到了上午孩子跟我说的幼儿园多开了语言数学,少了手工课,孩子说这些话的时候,情绪不高,感觉很遗憾。我居然错失机会,还下意识的跟孩子说语言数学好,不过也挺好的,及时觉察到问题才能有所改变和进步,要不然一直陷在泥潭里而不自知,那孩子必然会早早对我关闭心门。
三、价值条件化
我们都是价值条件化下的产物,只是程度不一,我的理解价值条件化就是重要他人给到孩子的价值条件,也就是一个个的规条。现在更重要的是情感、创造力,激发个体的内在潜能。早期的自我概念都来自于“他评”,可想而知我们给孩子贴的标签是多么的重要,如果我们给予阳光正面积极的标签,那么回归给我们的可能将就是阳光积极正面的孩子,反之亦然。由外在价值建构的自我,是多元的是飘忽的,因为外在的重要他人有很多,每个人都有一个评价标准。我们总是试图想让每个人满意,不敢发出自己的声音。于是我们就内心冲突,体验封闭。
我一直觉得自己有选择恐惧症,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会纠结好半天,最终做出选择以后还会后悔,这种内心的矛盾纠结和冲突的各种体会只有自己才能说清楚吧。行为是情境的产物,行为只是果,而不是因,就像我们现在都知道发烧只是表象,其原因可能是多种多样的。陪娃写作业真是太经典的例子,陪娃一会儿就可能秒变喷火龙,因为我心中的给了孩子太多的前提设置,而孩子可能觉得自己并不能达成父母心中想要的那样,那么他可能会选择沉默来应对,于是越沉默父母越着急,从而变得恶性循环。
四、助益性关系
在教育当中,教育我们比想象当中需要做的更少。助益性关系的四要素就是前面四天导读的四个点:真实透明、无条件接纳、积极关注、共情。真实透明,就是要敢于表达,但是很多时候是不敢的,因为我们总是被有条件的接纳,所以要想孩子做到真实透明,就要先做到无条件接纳。而积极关注,就是强化正面的行为,漠视消极的行为。当我们的焦点总是盯在孩子积极阳光的一面,那么孩子也会关注到这些,那么孩子的内心就会是积极阳光高自尊的。有句话叫“长满鲜花的花园没有杂草”。当孩子专注在好的行为时,他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做那些不好的行为。共情时父母要放下自己的观点放下自己的身份,真的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感受。共情在压力焦虑的情况下真的很难做。
总有一种力量让阳光打在你身上,这个力量就是助益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