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参考百度百科:不服周
不服周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bù fú zhōu,是武汉人说话的特色词汇,据考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常用于不服气和不甘心的时候。
武汉人说话有自己的特色词汇和用语,在遇到不服气和不甘心的时候,习惯说一句“不服周”。比如“老子就是不服周”、“
[个板马]
,你不服周?”,这个“不服周”的词汇,出现在武汉话中,据考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
武汉地处荆楚要地,隶属于楚国,楚国自商朝时就是南方大国,向来不把他国放在眼中,商人为巩固边防,笼络于楚,封其为候,商朝大忌者,北周而南楚。
商朝自[帝乙]始,南阻楚国,北吓[周国],至商末,商朝国力大衰,礼崩乐坏,周遂联盟楚国,共拒商朝,同时,周联络西北各部,准备伐商。
楚国在周国伐商之初,尚牵制商军,支援周,牧野之战后,楚国见到周的强大,渐渐中立,甚至支援商王,因此引起周的愤恨,埋下了千年的仇怨。
周得天下后,仅仅封楚国为子爵,对于楚,周始终怀恨在心,而对于周,楚国也始终[若即若离]。
其后数百年,周盛于北而楚兴于南,双方[相安无事]。
周昭王时,楚国基本并吞南方,频频用兵于南方周的属国,周王大怒,召集天下军队,大战于楚,最终,周朝联军败于汉水,周王溺毙。周败,不敢用兵于楚,于南方封申、邓、息三国专事抗楚,自此,周、楚相安。但是楚国已经开始“不服周”了。周朝东迁 ,国势衰败,楚国并吞申邓息三国,公然将战火烧到[郑国]边境,并自称为王,公然的不服周,欲取而代之,做中原诸国的领袖。
整个一个战国时期,大部分战争就是围绕楚国和秦国的纷争而展开。 战国之后,楚屈败于秦,至此周、楚之间近千年的积怨遂告完结,但是不服周,却被代代相传,保留至今。而对于秦,楚国仍然不服气,放出话来“[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后有楚怀王号令诸侯反抗暴秦、楚霸王项羽和刘邦的中原逐鹿,看来,楚国人从来是不肯服输的,就是不服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