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美国拍摄的灾难题材影片,虽然题材在如今看来有些老掉牙了,但是有一点值得一提的是:这是一部拍摄于2003年的电影,可以说是21世纪最早出现的一部口碑极好的灾难电影。故事的背景是:温室效应造成地球气候异变,全球即将陷入第二次冰河纪的故事。北半球因温室效应引起冰山融化,地球进入第二冰河期,龙卷风、海啸、地震在全球肆虐,整个纽约陷入冰河的包围中。
影片的一开始,就向大家透露了一个要点,这部电影不会是一部让观影者看完之后心中能够平静的作品。在挖取冰芯的时候,突然出现了崩塌现象,这无疑是在铺垫着这部影片一定会围绕着环境的恶化展开。然而,这里所讲到的挖取冰芯的团队,其中的领导者就是男主角的父亲。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会觉得,谁的父亲是企业高管,或是科研夺过什么诺贝尔奖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然而,通常情况下,那只是一些表面。就譬如说男主角父亲,他一生都在研究气候的变化,并进行环境预测以保证国家人民的安全。可是也正是这样的苦苦钻研,让他忽略了自己的家庭,让自己的儿子对自己感到绝望。刚开始的剧情就已然充斥着不理解,不信任,更何提之后的情节发展呢?
在整部影片中,不难发现一个核心元素:陪伴。
风暴来袭的时候,劳拉为了救助一对不通语言的母女,在自己负伤的情况下,前去营救,而此时大浪就在她的身后,随时都可以夺去她的生命,在安全地的朋友们都傻傻地站在那里,为劳拉即将遭遇的不幸默哀,而山姆却不顾一切地冲向劳拉,将她拉入了安全避所--图书馆;山姆的母亲作为一名医生,她的责任是救治病人,然而,在灾难来袭的时候,所有人都认为保住自己的命才是最重要的而纷纷离去。山姆的母亲没有,她静静地陪伴在自己治疗的一位有白血病的孩子身边,给他读着故事书,直至有医疗车前来带走小孩;山姆的父亲,为了能够前去营救自己的儿子,决定单枪匹马,一人前往,却在临行前得知自己的生死兄弟要同他一起前往,迎接挑战。在路途中他们出现了意外,兄弟不慎坠入了一个很深的地下工作坊,如果一定要将他救起,所有人都会丧命。在那一刻,兄弟果断而不舍地隔开了自己的保险带,保全了其他人的安全。
陪伴,可以在亲人间,朋友间,同样在陌生人之间也可以有。山姆一群人齐聚在图书馆中,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却共同经受着自然的挑战;他们虽素不相识,却互相鼓舞,给予彼此活下去的勇气。
寒流来袭,为了给因没有及时处理伤口而的了败血症的劳拉找一些药来抵抗疾病,山姆三人冒险外出到屋外的船只上找药物,却没有想到会遇上逃脱的兽性大发的北极狼。甚至其中的一同伴不幸被咬伤。在极寒即将来临的情况下,是轻松地一人独返,抑或是冒险呆着受了重伤的同伴回去?这无疑是一个值得挣扎的话题。最终,山姆还是选择了陪伴,带着同伴一同逃脱困境。
自然,如果说整部片子就是围绕着人与人之间的陪伴,不免会感到有些单薄。
个人最喜欢的一个细节是众人齐坐在火炉旁,烧书的情节。
“这本书不能少,这可以第一版!”
“快,拿这书架上的书,上面都是税法的东西,没有用!”
“她得的是败血症。你们不要这么看着我,是书里讲的。你们以为书只能够被烧吗?它里面所蕴含的知识你们从来都没有办法进行想象。”
我对这几句台词的印象特别深刻,并将这段情节取为:书香陪伴。文明的重要产于于何处?人为何能够异于其他的灵长类动物,因为他们有思想,有着文化传承。很多人都说,中国如果没有了文化,又何谈文明古国;而在影片中同样是这样的一个道理。如果没有了知识、文化,是什么能够支持人们走下去?政治,是政治家玩的游戏,凡夫俗子无需搅入着一染缸,然而文化呢?没有了文化,何谈政治家,更何谈税法......每当他人和我谈起《后天》,我总会想到这一画面,有这样的一番感慨。
最后,让我来吐槽加反驳一下之前在豆瓣上看到的一些言论。
之前在网络上查其他观影者对于《后天》的评价,很多人都在说它不及《2012》,一种给出的理由是没有《2012》的气势。为此我是不赞成的。有一个事实我们必须承认,《后天》的拍摄时间远远早于《2012》,更何况《后天》仅仅是想要告诉大家冰雪融化会对人类造成的影响,无其他的目的,甚至可以说他的落脚点只是在美国,因此他只需要将海啸、天气骤降这么几个核心点弄好便可;然而《2012》它面向的范围是全世界,是全球性质的毁灭,如果他紧紧立脚与海啸,或是其他的某一灾害,自然没有任何的说服力。更何况,《后天》的灵感来源的采集远比《2012》要难得多,因为后一部电影的灵感更多会起源于玛雅的预言,在后续的设计上也必定会得心应手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