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
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
在诗人顾城的眼中,陪伴不需要太多的语言,陪伴就是将对方放在心底里最柔软的地方,用爱去无言地守护。——《朗读者》
我们总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而关于陪伴的故事你有多少?
新的一周,《朗读者》更新第二期,如约观看。就像《沫·时间》一样,我更爱这种留给自己的静谧时光,这一期的主题是——陪伴。一如“遇见”那样简单、质朴,越是平实的话越深藏感情。
郑渊洁:父亲的含义是榜样
父亲的陪伴:“你写多久,我们就活多久。”
父与子的陪伴,润物细无声。我们是看着《舒克和贝塔》长大的,可以你有读过那本一个人写了32年的月刊——《童话大王》吗?我没有。他就是郑渊洁。
郑渊洁说,他的父亲问他童话大王打算写多久,他说,“只要你和母亲还在世,我就一直把这本刊物写下去。”他的父亲说,“只要你在写,我和你母亲就会一直活着。”今年他的父母亲已经80多岁了,身体依然健朗。
你可能不知道的是,这个写下美好的“童话大王”曾经被老师开除、学校劝退,他给父母提前写好了检讨,是一篇有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的小说,父亲读完后只说了一句,“孩子,没关系,我在家教你。”许多年后,郑渊洁在火车上读到贝多芬的故事,他也曾经被劝退,他的母亲对孩子说了同样的一句话,“没关系,我在家教你。”
我觉得郑渊洁的父亲特别可爱,他和大家分享他们一家人从来不睡懒觉,老爷子每天早上4点就起床写微博,粉丝已经有几十万。郑渊洁说,他对父母唯一的期盼是他们可以活到120岁,要六世同堂。
记忆中,我是个从小不爱看童话故事包括动画片的孩子,现在回头看觉得少了很多童心。不过,如果你问我今天电视里有什么电视剧,放到多少集了?小时候的我一定倒背如流,那个时候看报纸的唯一目的是看电视播出单。长大后,老妈总喜欢和大家开玩笑的念叨,小时的我可以非常完整且声情并茂的讲《秋菊打官司》的剧情。
在朗读者的舞台上,郑渊洁和父亲一起朗读了郑渊洁写的短篇童话《父与子》,这是关于童话的对话,更是属于父与子的陪伴。
杨乃斌母子:如果不是她十六年的陪伴,可能也就没有我的今天
母亲的陪伴:“妈妈就是我的耳朵。”
下一个故事是关于同桌妈妈陶艳波与他的儿子杨乃斌的。因为16年坚持陪伴患有听力障碍的儿子杨乃斌读书,“同桌妈妈”陶艳波曾获评“感动中国”2014年度人物。杨乃斌8个月大的时候失聪了,但母亲不想让他去聋哑学校,希望他在正常的学习氛围中成长。从无法说出一个词汇,到顺利完成大学学业,杨乃斌16年的学习生涯,全部都有母亲陪伴,其中艰辛,旁人无法想象。不过,陶艳波从未有过怨言,她说,“教育乃斌是我一辈子的职责。这是一个母亲会做的,为了孩子,一切都值得。只是坚持走的路比别人长一点。”
当听到乃斌朗读冰心的《不为什么》时,内心被打到。表达并不流畅,甚至是艰难的,可依然用那份感恩的心认认真真、一字一句的读出来。
相较之下,我们是多么的幸福。身体健全,和平小康时代,不愁吃穿,却总是有数不完的“愿望”,欠下理不清的“恩情”。对父母的那份感恩之情,如何表达。
“妈妈,你到底为什么爱我?
不为什么,只因你是我的孩子!”——冰心《不为什么》
在乃斌心里,妈妈就是他的耳朵。
蒋雯丽:他们是病人,不是罪人
公益的陪伴:“给予他们平等的对待。”
很难得会在这个舞台见到蒋雯丽,好像许久不出现在公众前。这一次她和大家分享她与艾滋病人的十五年。
说到艾滋病,许多人的第一反应是恐惧、回避甚至歧视。可就像节目中说到的那样,“他们是病人,不是罪人。”当你给予他们平等的对待,与他们相处会发现,或许真心的陪伴才是最好的良药。
更令人感动的是,2010年,蒋雯丽在丈夫顾长卫执导的电影《最爱》中,坚持剧组和艾滋病人同吃同住,用行动去努力消除社会偏见。我有看过这部电影,由郭富城与章子怡主演,整部影片色调十分明亮,现在想来,那一片片的红色,就是死亡将至绝望中的一抹希望。
蒋雯丽所朗读的《百合花开》,坚毅且活泼,充满希望。希望我们可以给予身边所谓特殊的他们平等的对待,不仅仅是艾滋病人。
林兆铭:一个人的动物园
自然的陪伴:“它们是大自然的一部分。”
最让我有感触的,是这位来自大自然的朗读者,他叫林兆铭。他拥有一个动物园,一个人要照顾300多个动物,野天鹅、鹦鹉,救助他们、治疗他们、喂养他们、陪伴他们。是的,是他们,而不是它们。在林兆铭的世界,他们是如亲人一般的存在。这份爱是不掺杂任何利益和原因的,就是发自内心的喜欢。
就像董卿说的,“你在和动物交往的过程中,能感受到一种更加纯粹,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所感受不到的一种快乐和单纯。”他说,“这些动物们,就是我的朋友、家人,他们让我每天都生活得很充实,不感到孤单。”聊到曾经陪伴的一只已经离开的鹦鹉是,林兆铭久久说不出话。那份真心是外人所不能理解的。
我说感触最大,是因为曾经我有一只陪伴的狗狗。仔细回忆,从小到大,我们家养过很多小动物,小到金鱼、乌龟、小鸟,大到兔子、狗。只不过小时候的我,并不明白它们之于我们的意义,直到长大,与Harry的那一段陪伴,我才明白那种单纯的美好。今日午后我一直在翻他的照片,初见时的他,胖胖的他,好吃的他,生病打针的他,静静陪伴的他,红了眼眶。虽然已经过了那么久,可在那段特别的日子里是他一直陪伴着我,与其说是我陪伴他,不如说是他给我带来力量。所以看到林兆铭的分享,感同身受,相信饲养过宠物的人,都会明白,我们只不过把他们当做了家人。远方的Harry,你过得还好吗?
林兆铭说,“不管是动物还是人,都喜欢被爱、被关照的。动物也是一样。”是啊,在他朗读的《瓦尔登湖》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陪伴。
乔榛:没有国妹,就没有我。
夫妻的陪伴:“我的命,都是国妹给的。”
最后一位朗读者,是配音表演艺术家乔榛。他的声音陪伴了很多人,比如当年《哈利·波特》中邓布利多校长的配音,他曾担任《魂断蓝桥》、《安娜·卡列尼娜》等二百余部译制片的主要配音演员。
年迈的他,在掌声中慢慢走来,面带微笑。在交谈中得知,乔榛老师已经与死神打过七次交道,和癌症有关的就是四次。平淡的叙述中,暗藏了多少艰难与力量。乔榛老师说《老人与海》中里面有句话,让他印象深刻且一直激励他前行,“不是人来就要被打败的,你可以消灭他,但是就是打不败他。”
在重病为难之际,是他的老伴唐国妹老师悉心照顾,不离不弃的陪伴,一次次把乔榛老师从死神手中夺了回来,这份相濡以沫,是最深情的陪伴。
这也让我想到我的爸爸妈妈,前两年妈妈身体状况不大好,一日清晨睡梦中的我被吵醒,听到阵阵的哭声,当看到厨房中他们紧紧拥抱的身影时,我被吓到也被震撼了,那份心情是难以表达的。只有共同走过岁月的他们,才会明白那份陪伴。“如果你走了,我怎么办?”
节目的最后两位老师一同朗读了裴多菲的《我愿是激流》,那默默对视时的眼神,装着满满的爱意。
写到这里,我一直在单曲循环《爱的代价》,
“走吧 走吧 人总要学着自己长大
走吧 走吧 人生难免经历苦痛挣扎
走吧 走吧 为自己的心找一个家
也曾伤心流泪 也曾黯然心碎 这是爱的代价”
关于陪伴,这一生有太多太多,形式不同表达不一,甚至有些陪伴早已被你遗忘。
好在,我依然年轻,不论年龄,想要记住每一份陪伴。也希望这些文字与声音可以帮我记录下这些美好。
真心再一次,愿你们一切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