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国还刚刚开始改革开放,沿海城市中倒是出现了一派欣欣向荣的局面。此时的中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正式确立刚过几年。大部分的农村总算有了自给自足的农业,姑且叫做产业吧。中国的农民此时都有一番干劲。有出远门去沿海城市务工的,也有在农村老家务农包干的,可谓是干劲十足。农民有地种,有饭吃,不挨饿,有富裕,这是农村散发的最真实的气质。
上面提到的农村的情形是出现在大部分的农村。可是中国太大了,总是有些地方还在为吃的发愁,总是在焦虑今年的饭是否够吃。我们的大山就是出生在这样的一个地方。
大山出生的地方,位于四川东部地区。这里该如何形容呢。山不像山,水不像水,有一个地理名词叫丘陵,好像就是专门来形容这里的。
这里没有高山,可是沟壑众多。就像老人家额头上的皱纹一样,总是伸展不开。就像一张被胡乱捏造的废纸,然后打开后,随意形成的凹凸不平。中间有一条河缓缓流淌,沿河的方向有条蜿蜒的国道。别看这里沟壑众多,实际这里只有一条河,其他的地方只能叫狗,因为没有水。向远处望去,看起来很近实际很远的地方倒是有连绵的高山。这些高山刚好把这里围成一圈。如果从天空往下看,这里更像是一口井,大山就出生在这口井里。
这个地方叫滩口,很贴切的一个名字。大山的家在公路的对面的丘陵上,最顶上的位置。这里零零散散有十来户人家。这里的农民的祖上听说都是在打仗的时候从其他地方迁徙过来的,本地人叫赶马来的。这里人住的全是土房。厚厚的泥土作为墙壁,屋顶盖着烧制的土瓦。远远望去,这里是黑色瓦和泥巴做的墙,加上零星的绿色的树木的点缀,光秃秃的山顶,这就是滩口的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