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
皇帝,诸侯国少典的孩子(少典:诸侯国号),姓公孙,名轩辕。小的时候非常的聪明,刚出生不久就学会了说话,成长的过程中也表现的天资聪颖,成年(指加冠,古代20岁)之后更是天资过人。
那时候,神农氏已经十分的弱小(神农应该是当时比较具有代表性的首领,不过历经时间的洗礼,势力已然十分衰弱)。各个诸侯也相互打仗,百姓们生活水深火热、民不聊生,但是神农氏却没有办法去征讨这些诸侯,毕竟国势衰微。因此轩辕便开始操练兵甲,然后征讨那些不来进贡的诸侯,诸侯们都开始逐渐的臣服于轩辕。之后轩辕便着手于研修德行以及壮大自己(整治练兵),研究四时天气变化,种植各种农作物(五种:稻黍麦菽稷),安抚黎民百姓,巡视四方,驯服各种猛兽(作战用的猛兽:熊罴貔貅䝙虎)。紧接着便和炎帝在阪泉的郊外进行了总共三场战争(此处的三,不知道该理解为多次还是三次好些,类似于三顾茅庐,我们也不能确定到底是三次还是多次),最终获得了胜利。
蚩尤作乱,不听黄帝的招呼。黄帝(轩辕)便率领各路诸侯进行征讨,最后与蚩尤战于逐鹿的郊外,战争的最终结果是捉拿并杀了蚩尤(这里有很多作品相关的神话故事,不过太史公显然不取这些怪力乱神,直接道出结果)。
至此,诸侯们都开始尊称轩辕为上天之子,取代神龙氏,称之为皇帝。
天下倘有不归顺于黄帝的,他便亲自带兵征讨,平乱了一个地方之后便潇洒离去。同时开辟山路通道,一直没能安宁下来生活。
他向东到了海的边境,登上了丸山,到了泰山;西至倥桐,登上了鸡头;南至于长江,登上了熊耳山、湘山;往北泽驱逐了荤粥(xun yu:后面指匈奴),在釜山与各路诸侯验证了信物,然后便在逐鹿山下的拐角平地建起了国都。黄帝经常迁徙,并且没有固定的住处,环绕起自己的军队保卫起来就开始安营。
黄帝所封的官职都以云来命名,军队名为云师。他设置了左右两个大监督察天下的诸侯国。这时天下各国十分的和睦,因此自古以来鬼神山川的祭祀仪式要数黄帝时最多(天下安宁祭祀仪式就多)。
黄帝得到了一个宝鼎(不知道怎么得到的,有的地方翻译为上天所赐,显然不合乎逻辑),便开始制定起了最初的历法。他让风后、力牧、常先等治理民众,顺应天地之道,阴阳变化之道,讲解死生之说、兴亡之理,即人类自身的各种变化规律。顺应四时规律播种百谷草木,驯服各种鸟兽虫蛾,观测天文,水中耕作(这两句话翻译的原文估计有所勘误,不知所云),教人要用心尽力,不要偷懒,对于水火相关的财物要按季节采伐使用。他有二十五个孩子,拥有赐姓的有十四人。
黄帝居住在轩辕之丘,娶了西陵氏的女儿(西陵:古部族,其活动地区估计和黄帝的部族不远),这个女子也就是我们所称的luo(女字旁累,这个字打不出来)祖,她说黄帝的正室,生了两个孩子,他们的后代都各自拥有天下。其中一个叫做玄嚣,也就是青阳,青阳被分封到江水立国,;另外一个孩子叫做昌意,分封到了若水。昌意娶了蜀山氏(古部族名)的女儿,名叫昌仆,生下了高阳,高阳这个人德行很好。
黄帝去世以后葬在了桥山。他的孙子,即昌意之子高阳接了班,他就是我们后世所知的帝颛顼(zhuan xu)。
帝颛顼
帝颛顼,就是黄帝的孙子、昌意的儿子。性格沉稳并且足智多谋。因地制宜的发挥财务的最大功用,根据天象制定了春夏秋冬四时,按照鬼神(注意那时候的鬼指的是人神,即祖宗,我们中国古代说没有宗教信仰的,我们有的只是祖宗信仰;神则是指天神,也可以理解我们现在理解的神灵)的旨意规定了人们的行为准则,即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还通过阴阳五行的规律教化人民,态度虔诚的进行祭祀活动。
在地域方面,颛顼北至幽陵,南至交趾,西至流沙,东至蟠木。几乎天下万物(动静之物,大小之神,日月所照,莫不衹属)都心愿诚服的归属了他。
帝颛顼生了一个孩子名叫穷蝉(尧的祖父)。颛顼死后,由玄嚣的孙子高辛即位,即帝喾(ku)。
帝喾
史记此处大概讲了一下族谱关系,读起来比较绕,为了便于理解,我们看这张图差不多就可以理解了:我们绕开解释关系的一段,继续原文。
高辛和黄帝一样,都是生而神灵,自己为自己取名。普施恩泽,利及万物。聪慧有远见,开明而且明察秋毫。遵循天地之道,理解黎明百姓的艰苦。仁爱而且有威信、贤明而且讲信用,修身而天下臣服。善于就地取材,不失时宜的对百姓进行教导,依照日月运行的规律定出了历法、节气,并按照这些节气举行迎送的祭祀之礼,懂得鬼神之道而且恭敬对待。帝喾神态肃穆宽和,德行非常高峻(嶷嶷yiyi:高峻的样子)。一举一动都无不切合时宜,身穿一般的士人服装,从不豪华奢侈。他治民就像若水之灌溉,平等而公正于天下,以至于普天之下,人民都十分爱戴他,没有谁不愿意臣服的。
帝喾取了陈锋氏女,生下了放勋(帝尧)。又娶了娵zu(上面此下面言)氏女(名常仪),生下了挚(帝挚)。帝喾死后立挚为帝,但是其在政期间整体情况不是很好(不善),于是他的弟弟放勋便接替了帝位,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帝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