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学时,历史里学到过《中华文明的起源》一篇,书中说:“尧、舜、禹”是继黄帝之后在黄河流域出现的杰出部落联盟首领。尧生活俭朴,克已爱民;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率领人民治水、能与群众同甘共苦、治水有功。尧舜禹时期形成了一种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历史上叫做“禅让制”。
当时年仅十余岁的我已经看过一些充满着血腥扭曲人性的宫斗剧,所以对“禅让制”这种带有点乌托邦性质的制度非常的崇拜,心想:“如果生活在那个年代会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或许这是个十余岁少年的臆想,但是充满了美好的向往。
时光如同流沙,在指尖匆匆而过,我已经是个三十余岁的怪大叔了,社会如果清泉般那样让人不经意之间就被打磨的更加圆润,对人生对曾经学到过的知识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所以再度翻起《史记》,再看到“禅让制”,带给我的感觉已经物是人非,甚至感到脊背间隐约的凉意。 “禅让制”是民主的选举方法,在上古那个民风还算比较淳朴的年代,是否能保持这个选举的民主呢?其实从《史记》中读来,这个民主也是极度扭曲的。
首先五帝中轩辕为黄帝,黄帝死后帝颛顼立,而帝颛顼为黄帝的孙子,帝颛顼死后,则是颛顼的堂侄帝喾上位,帝喾死后,上位的是帝喾的儿子帝挚,但是帝挚上位后没多久就下台了,重新上位的是他的兄弟放勋,又称帝尧,帝尧在位七十载退位后让与帝舜,帝舜是谁?帝舜是帝颛顼六世孙,也是帝尧的堂玄侄孙,而五帝之后的夏禹,也是黄帝一脉,所以看出所谓的“禅让制”并没有表面上的那么光彩,还是在黄帝一脉中流转,哪中间是否就如同《史记》中所那么平淡的移交权利呢?明眼人应该都不会相信吧,如果拍成历史大剧,可能比《权利的游戏》还要更加的出彩,但是考虑到有中国电视剧毁历史的附加光环,想一想也只是想一想。
黄帝轩辕,他的王位从何而来?是从征战胜利中得来的,“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於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於阪泉之野。三战,然後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於是黄帝乃徵师诸侯,与蚩尤战於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尝宁居。”开篇中就能得知,当时的实际领导者神农氏已经不足已号令天下,地方上的部族已经成为了一个个的藩镇,强大者吞并弱小者,强强争霸之局与后世的东周列国、汉末群雄、隋末争霸、五代十国何其相似,而淳朴的民风则代表着更血腥的吞并,所谓穷山恶水出刁民,更何况那个还没有教化的年代,可能只有赤裸裸的弱肉强食而促进的融合,所以胜利者轩辕打败了其他部族取代了神农成为了天子,也就是五帝之首的黄帝。
经过血腥的胜利得来的果实,怎么可能会轻易的再交给外人呢?所以在黄帝死后,他的孙子高阳上位,就是帝颛顼,《史记》中对于这次权利的交接寥寥数笔,但是还是能从中一探究竟“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於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後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生高阳,高阳有圣德焉。黄帝崩,葬桥山。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帝颛顼也”。
为何帝颛顼能登帝位,从《史记》里得出,帝颛顼的父亲昌意取蜀山氏女昌仆,蜀山氏是谁?《史记》、郦道元《水经注》均有提到,但是《水经注三十六卷》中“黑水之间,厥木所植,水出其下,故水受其称焉。若水沿流,间关蜀土,黄帝长子昌意,德劣不足绍承大位,降居斯水,为诸侯焉。娶蜀山氏女,生颛顼于若水之野。有圣德,二十登帝位,承少皞金官之政,以水德宝历矣。”明显是根据《史记》记载加上个人的臆想而出,南宋《路史》曾有记载“蜀山氏,蜀之为国,肇自人皇,其始蚕丛、拍濩、鱼鳬,各数百岁。号蜀山氏。盖作于蜀。蚕丛纵目,王瞿上。鱼鳬治导江,逮蒱泽俾明。时人氓, 结左言,不知文字。上至蚕丛,年祚深眇,最后乃得望帝杜宇,实为 捍,盖蜀之先也。自丛以来,帝号芦保,其妻曰妃,俱葬之。昔黄帝为其子昌意取蜀山氏,而昌意之子干荒亦取蜀山氏继其后叶。及高辛氏,以其少子封蜀,则继之者也。秦文元年,蜀人来朝;八年,伐灭之,始降侯云。”大体得知蜀山氏是个擅长民生的部族,先不去讨论路史是否真实,从描述中可以想象到黄帝之子昌意迎娶昌仆,形成了一股强强联手的势力。
而昌意的兄弟玄嚣则没有介绍,这至少表明玄嚣没有外来的助力,那么肯定在与昌意的权利斗争中会因为实力的不足处于下风,但玄嚣再怎么不足也是黄帝之子,也是是一方诸侯,就算在与昌意的斗争中无法取胜,但是能牵制住昌意的发展,再加上黄帝一直在位,这就可能是玄嚣与昌意均没有登上王位的原因,但是昌意强大的实力则保障了他的儿子帝颛顼的登基。
帝颛顼去世后,登基的不是他的儿子穷蝉,而是玄嚣之孙,也就是帝颛顼的堂侄帝喾高辛,《史记》载:“帝喾高辛者,黄帝之曾孙也。高辛父曰蟜极,蟜极父曰玄嚣,玄嚣父曰黄帝。自玄嚣与蟜极皆不得在位,至高辛即帝位。高辛於颛顼为族子。”,又记载:“帝喾娶陈锋氏女,生放勋。娶娵訾氏女,生挚。”充分证明在那个年代里,黄帝轩辕的血脉是登上王位的第一保障,第二保障则是强大的实力,帝喾高辛登位与帝颛顼登位何其的相似,皆是与其他部族联姻从而扩张实力,为登上王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然后我们再回头看下这五帝中的前三帝在部族一统的过程中做了什么呢?
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征服”。
黄帝轩辕“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尝宁居。”
帝颛顼“动静之物,大小之神,日月所照,莫不砥属。”
帝喾“帝喾溉执中而遍天下,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从服。”
从第一代黄帝轩辕开始征服诸侯成为天下共主之后,黄帝、帝颛顼、帝喾都在为平定天下而努力,虽然这个天下按照现在的版图来说可能并没有那么大,为五帝后两帝帝尧、帝舜的统治打好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后来中国的第一个奴隶制朝代夏朝的建立奠定了国家基础。
在五帝时期,王位的传承基本都是长辈传承给晚辈,当然,可能这个传承并没有字面意义上的那样平和,但是有一位帝王确没有记载在五帝之内,那帝挚。
帝挚是谁?他为什么能成为帝王?又为什么没有被史学家承认在五帝之内?这可能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起明面上的兄弟阋于墙,也是中国历史上为了王位而兄弟相残的起始。
史记载“帝喾娶陈锋氏女,生放勋。娶娵訾氏女,生挚。帝喾崩,而挚代立。帝挚立,不善,而弟放勋立,是为帝尧。”
对于这次王位的交接,太史公在《史记》中一笔带过,但在晚唐文学家皮日休的《奉和鲁望读阴符经见寄》中载:“尧乃一庶人,得之贼帝挚。挚见其德尊,脱身授其位。”
这段描述里一个“贼”字运用良多,而且也是描述里传递信息的关键所在,这段话我如此理解:“尧原本是一个普通的平民,得到了帝挚的接见,帝挚见尧德高望重,并且出身也尊贵,就将王位传给了尧,自己脱身离开。”
见多了九龙夺嫡的例子,还会在相信这样的权利和平交接么?显然不能!我更相信,历史的真实情况是这样,帝挚上位后,虽然没有太出色的业绩,但是也没有太大的过错,但是这样的情况在其他人眼中可能就是无能的表现,毕竟那时候还不是走中庸之道无为而治,所以他的弟弟尧,集合了自己的力量将帝挚赶下王位,自己登上了权利的巅峰。
是不是很现实,也很黑暗,我想这个被湮灭在历史长河中的额真想早已无人得知,毕竟太史公的《史记》也是“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可能太史公跟我现在也是一个状态从书面去理解,然后加入自己的思想,最后成为自己的道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