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
我知道的关于《请求帮助》的几件事
书中第六章对应了非暴力沟通的第四个要素:请求。首先,当我们在提出请求的时候,一定要清楚的告诉对方,我们希望他们做什么。提出的请求越具体越好,使用抽象的语言使我们无法深入了解自己,无助于深化自我认识,也妨碍了与人的交流。
当然有时候我们的意识与别人的理解有可能是两回事。如果无法确定对方是否已经明白,我们可能就需要得到反馈。问一句:“我的意思清楚吗”?
在确认对方已经明白后,我们需要了解对方的反应。我们可以从3个方面去了解。(a)对方此时此刻的感受(b)对方正在想什么(c)对方是否接受我们的请求。
但是我们必须意识到,提出请求,是为了满足我们的某些需求,我们的需求可以得到满足,也可以不得到满足。如果因为请求没有得到满足就心生怨对,那就不是请求而是命令,而命令便违背了非暴力沟通的原则。
那应该如何区分命令和请求呢?️1,请求没有得到满足时,提出请求的人如果批评和指责,那就是命令;如果想利用对方的内疚来达到目的,也是命令。
非暴力沟通是用来帮助我们在诚实和倾听的基础上与人联系,使用非暴力沟通时,我们希望人们的改变和行为是出于对生命的爱。一旦人们相信我们看重彼此的感情,并能兼顾对方的需要,那么,他们也就会相信我们所表达的愿望是请求而非命令。
【以】
我从小是被压抑个性长大的孩子,家里有个一言堂的老父亲,诚实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对我来说是天方夜谭,因为诚实的结果往往是遭致惩罚。久而久之,我变得不愿意开口,关闭自己的内心,甚至蒙蔽自己的真实感受,对自己的需求并没有真实的认知。当我有孩子,面对至真至诚的孩子,我开始渴望释放人的天性,活出人性的光辉。
过去的我,通常面对选择都是“随便”“都可以”“无所谓”,更不要说主动去请求些什么了。也许是害怕遭到拒绝,也许是害怕遭到嘲笑,也许是害怕被忽视。
现在,我开始学着接纳自己的感受,看见自己的需求。
【致】请求,一定是与人发生了某种关联,本质上还是解决人与人之间的问题。
对于我自己,一定是要找到合适自己的方法
1先向内思考
自己的感受,和真正的需求
向外思考,感受别人的感受和需求
2表达需求
具体清晰而可行
3放下期待
感恩每一个和你发生联系的人,聆听本身就是尊重
【用】
最近给孩子买了个电话手表,孩子经常拿在手上把玩,没事就轮番给家里的人打电话(家人都在家的情况下),而我也不想孩子经常盯着屏幕观看,所以有时会直接拿走孩子的手表,孩子也会生气。
今晚给孩子表达了我的请求
1我告诉孩子我的感受是担心,担心他经常看屏幕会伤眼,我的请求是大家一起来想一想我们在怎样的场景下使用手表,以及使用的时长。
而我体会到他的感受是为不能自己支配使用的时间而失望
2我邀请他一起来头脑风暴
第一个问题是,什么场景下打电话
我们一起商量的结果是,当家里人在家,面对面的时候无需打电话。在外面找不到家里人,或者想念家里人的时候可以打电话。
第二个问题是,使用的次数和时间
由于电话手表除了打电话还有其他功能,比如发语音信息,听故事,听音乐,差时间天气等等。我们一起约定每天可以玩3次,每次5分钟
3最后跟进执行,虽然孩子没有严格按照只能家人不在家时才能打电话的约定,今晚孩子爸爸加班,加班回来后孩子就特别想给爸爸打电话,所以我们也满足了孩子的愿望。但是最后邀请孩子关机的时候,孩子也乐意配合。
所以请求之所以是请求,也是因为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