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深夜,突然被窗外沙沙的声音惊醒,这声音如同冬日呼啸肆虐的风,更像是夏季突如其来的雨。我顿时睡意全消。然而,是风,合情合理;若是雨,还真有点例外。因为当下是深秋季节,按照北方秋天的惯例,这个时节极少出现降雨,反正在我有限的记忆里,就从来没有过。怀着少许的诧异、少许的怀疑,我披上衣裳,轻轻地走出卧室。
站在客厅窗户边的一瞬间,我被震惊了,因为刚才的猜想被证实了。那阵阵的沙沙声就是降雨所致。在这一望无边的深秋之夜,没有风、没有闪电、没有雷鸣,只有那空旷无垠的雨幕伴随着笼罩一切的沙沙之声。大音希声,不过此等情景。刹那间,我心中涌现出了一点感动,一点难以言状的欣喜。这雨来得似乎不是时候,没有征兆、没有动静,瞬间降临,但也完全合情合理。又有谁规定,冷雨不能落深秋呢?
善变,才是真正的大自然。
我悄悄地走进卧室,竟不知道什么时候又酣然入梦了。。。。。
东方佛晓,一缕朝霞将清晨的东方装扮的格外美丽,毫无疑问,白天注定是个好天气。
秋天,在人们的眼里,往往象征着萧条、代表着一种夕阳西下的没落和英雄迟暮的悲凉。那飘零的落叶、那萧瑟的秋风,无意间就给人们带了阵阵凉意,这凉意会透过衣襟,穿遍你全身,深入你每一根神经,让你不断寒噤。所以,古人才有那么多悲秋的诗词。“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自古逢秋悲寂寥”“秋风秋雨愁煞人”。(微信公众号:超哥说理)离情别绪的伤感为我们的古文化增添了无限的悲壮之美,却也将秋天凄凉的一面永远印在后人的记忆中。
这不,昨夜的那场降雨果然将空气中弥漫的烟尘一扫而光。太阳,透过清爽的空气洒向大地,轻轻抚摸这世上的一切,留下了浓浓的暖意和灿烂的色彩。清风徐来,落叶缤纷,远山含黛,近水耀金,一派安详、和谐的情景。我想,如若没有昨晚的降雨,阳光不会这么灿烂、这么温暖,空气不会这么透彻、这么清甜。经过秋雨冰冷的洗礼,上天才将汩汩温情洒满了人间。
潮起潮落、风雨阴晴,这是规律,是天道,无人能够更改。想想我们的一生,也像极了大自然的一番番风雨、一个个轮回。有起有落、有高有低,这才是真实的人生。古人的悲天悯人,我想大都是出于一种感性,发自于自身的不良况境。而今天,生活在21世纪物质、精神文明高度发达的当代社会,很多人,依然未能走出古人狭隘的视界,被自己短期的情绪起伏所左右,将人生道路上一些难以避免的挫折和失意看成了世界末日,很多时候,只看到了事物的一面,而忽视了另一面,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大自然的很多鸟类,在秋天的时候,会选择迁徙到南方温暖的地方过冬,是为保护自己;北方的阔叶树,会在深秋的时候,脱去大部分的叶子,以维持冬季里自身的新陈代谢的平衡。动植物尚能如此“变通”,作为万物灵长的人类,更应当明白如何趋利避害,应变无穷。而社会里的大多数人,却常常在嘘嘘嚷嚷中迷失掉自我,甚至很多时候,其智商会大大低于动物。比如,为了追求物质财富,他们贪婪地追逐着,却忘记了贪婪的背后往往预示着风险、甚至是陷井。很多人为了追求暴富而忘记了风险,以至于倾家荡产、家破人亡。我想这些人并非智商低到不知道潜存的风险,只是他们被人性的劣根所害,为膨胀的欲望所控制,被自我制造的幻想所蒙蔽,将事情的“利”与“害”模糊甚至颠倒,从而自吞苦果。
我们的天性里厌恶风雨,却总是忘了风雨过后那美丽的彩虹和金色的阳光;人们常常苦于奋斗之路的艰辛和漫长,却总是忽略了成绩都是经过漫长的奋斗才会被上帝打赏。上天在为你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会悄悄地开启另一扇窗。没有失去,哪有得到?没有艰苦,何来成果?这也是规律,是天道。
当风雨来临的时候,不必惊慌、不必哭丧,我们能做的就是迅速地躲进屋内,悠然地欣赏那雨打风吹的场景;当阳光普照大地的时候,也切莫乐得鸡飞狗跳,我们要做的就是搬上躺椅,沐浴在一片和煦和温暖里,为自己消除潮湿和疲惫,赶走消极和失望。这也是在遵循规律,顺应天道。所以悲观者不是天生的悲观,其悲观是因为他目光短浅,在他眼里,全世界充满了黑暗和彷徨,因此消沉堕落、一事难成;乐观者也不是天生乐观才乐观,其乐观是因为他目光长远,能够透过现象看透本质,发现世界的光明和希望,所以神采飞扬、名就功成。因此,同样是古人,有人悲天悯人,有人却看到了秋之美、秋之辉煌,正如诗人刘禹锡所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天地之间,人为最贵;人之高贵,在于人有智慧。智慧之大,在于智慧能够给你我一个清晰的大脑、一副长远的眼光、一颗通透的心灵。在漫长的人生之路上,它能够指引我们巧妙地避开深海险滩,发现远处璀璨的彼岸;让我们明白,不要被事物外在的光鲜所诱惑,美丽的外表下可能是金银,也可能是毒品;更让我们懂得,风雨之后,必然是一片丽景晴天,大可不必为暂时的困难所压抑和局限;
上天给了我们每个人独一无二的生命,就是赐予我们每个人无穷无尽的可能;人生之途中,我们应当一路欢歌,一路思索,一路感恩。因为,只有具备了丰富的情感和十足的理性,我们才配得上做真正的-------
万物之灵!
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