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写下这些文字,希望自己的内心是平静的。
八十一岁时,他仍旧能够足够清醒地意识到,把自己拴在这个世界上的,仅剩下几根细细的丝线,睡梦中简单的改变一下姿势都可能让它们毫无痛苦地断开。而如果说,他还在尽可能地维持它们,那完全是出于在死亡的黑暗中找不到上帝的恐惧。
这是乌尔比诺医生,评着经验感受到自己身体变化后的感受。我们可以从中感觉到,医生的那份无奈与恐惧。那就借着这段话,来谈谈我的死亡观的转变。
其实对于死亡,在18之前,都觉得离自己很遥远,直到妈妈的离去。
2005年的一天,妈妈说她身体不舒服,去医院做了检查,医生给开了药,还有吊瓶。因为检查说不严重,妈妈还需要照顾我们,于是她决定回到家门口的诊所去打吊瓶。在她打吊瓶的时候,我去看了看妈妈,还跟她说了好多话,因为我还没有吃晚饭,所以就先她一步回家。没想到,那竟是我与妈妈最后比较正常的对话。
在家正吃着饭,就听到有人叫我们,你妈妈倒在了巷口的厕所里,我和哥哥、奶奶还有爸爸赶紧跑出去。此后的事已经记不清了,只记得120来了,妈妈就被送去了医院。
后来诊断是脑溢血,已经不记得妈妈在医院住了多长时间,也不知道多长时间之后妈妈被送回了家,不是因为病好了,而是回家准备后世。
也已不记得妈妈在家里躺了多长时间,只记得有一天,我还在学校,被家里人叫回去,跟我说,你妈走了。
我不知道18岁的我是如何在家里人的安排下,按照传统习俗为我妈妈举办葬礼,我什么都不懂,也没有能力,只能被安排。如今看来,那场葬礼是多么可笑。
从那以后,我对待生活的态度慢慢的开始改变,或者也可以说是对生命的态度。总是抱着你今天脱下鞋明天未必能穿上的态度,不断的挥霍着金钱、挥霍着健康。
想吃什么吃什么,口无遮拦,喝酒吸烟,不断的买买买,也从不去思考,过着表面上开心的生活。这样的生活直到自己的财务状况出了很大的问题,自己不得不去面对的时候,才开始停下来,可是依然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直到在2015年看到一本书,书名叫《女人明白要趁早》,才知道,原来人还有另一种活法,还可以活得像一个人。
那一本书开启了我的读书之旅,开始在书中去寻找关于生命、关于爱的答案,开始反省自己,开始接纳自己,开始爱自己,开始走那条少有人走的路。
从看那本书到现在,也差不多一年多时间,这一年多的时间我感受收到的是充实,是快乐。有时候觉得前面的28年都白活了,可是转念又想,就是因为有了前面的28年,我才可以更好的去理解生命,理解死亡。
微尘众,出自金刚经:“以三千大千世界,碎为微尘,於意云何?是微尘众。"芸芸众生就像微尘一样,我们的这幅皮囊也只是暂时的,对于这幅皮囊不应有不舍,这就是我对于死亡最新的理解,也是我要继续做的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