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历1582年6月2日,一万余名全副武装的士兵包围了一座寺庙,并与寺庙里的几十名近侍展开肉搏。几个小时后,近侍主人投火自杀,士兵们取得阶段胜利。
这队士兵的旗帜是桔梗,统帅是织田四天王之一——明智光秀。而武士近侍主人是几乎终结日本战国时代的第一人——织田信长。这座寺庙叫做本能寺。这一晚的事件,便是日本战国,乃至日本历史上最重要的大事之一——本能寺之变。
之所以说士兵们取得阶段性胜利,是因为在逼死织田信长和其子织田信忠后,明智光秀遭到了信长家臣大规模的反扑,许多诸侯大名也与他保持了距离。最终,明智光秀在天王山之战败于丰臣秀吉,本人在逃亡途中被村民伏杀。
距今为止,这一事变已经过去了几百年,但后世一直很关注光秀叛变的原因。明智光秀和织田信长有摩擦是众所周知的,但君臣关系向来微妙。在历史上,名臣英主间产生摩擦是很正常的事,况且织田信长一直很器重明智光秀,这就使得明智光秀的叛变原因更引人注目。
关于叛变的假设很多,例如《早稻田大学日本史》提出织田信长自身性格原因、《战国日本》认为是明智光秀临时起意,以及光秀的怨恨、信长大量放逐功臣引致光秀恐慌、秀吉的阴谋、朝廷的阴谋等等。
在众多观点中,经常被人提及的是:明智光秀的叛变很大程度是既有害怕被政治清算的恐慌,也有多年积攒的怨气。放逐功臣早在武田氏被信长攻灭前后就开始了,其中最著名的是:1580年8月佐久间信盛被信长以十九条罪名剥夺最大军团长官一职,放逐山野。毫无疑问这释放了信长准备进行政治清洗的信号。
要知道自从武田信玄和上杉谦信接连病逝后,信长已经连续两次冲出了日本诸大名的围剿包围圈,走到了一统天下的最后时刻。
有能力的竞争对手相继死去,织田家即将创造历史,那么劳苦功高的功臣们就会成为信长后代们的直接威胁。“狡兔死走狗烹”已经远在海那边的国度多次上演,不是每个皇帝都有光武帝刘秀那样的心胸。至少,在明智光秀看来,织田信长有没有呢?如有。
而同为信长麾下的新兴政治势力,嗅到风声的丰臣秀吉早早收养了信长的四子秀胜,成为织田家亲戚,这更让光秀担心自己领地被夺。
除了政治清算的担忧,信长对光秀的态度也一直不算太好,甚至有点恶劣。虽然信长始终器重光秀予以要职,这点不论从多次让光秀担任祭典和飨宴总干事,还是名列统帅山阴道军团的织田四天王之一,都有史为证。但信长因为自身性格,行事也常暴戾无道,对臣下多打骂,虽然在武田氏覆灭后收敛了很多。而作为常负责信长许多招待工作的光秀,就直接遭到了信长的当众羞辱。比如因为鱼臭味罢免过光秀、庆功宴上因光秀失言击打其脑门、接待德川家康的礼仪过于奢华将光秀推倒在地,等等。
虽然从第三者角度浏览史书,我们会知道信长还是重用光秀的,但作为亲历者的光秀则常常因为信长的反复无常(罢免官职后,气消了又复原)陷入恐慌屈辱的心态,可能也是因为这样最终剑走偏锋了。
除此之外,可能也有两人在对待幕府态度、信长言而无信害死光秀母亲的因素在内。总之,政治清算的担忧,和信秀关系的嫌隙放大了这层隐患,并由于信长的一次疏忽,最终酝酿出了这场惊天巨变。
明智光秀的反叛虽然有历史原因,但其直接动因有可能是一时冲动。这点从光秀反叛后没有包围妙觉寺可以看出。6月1日前后信长入住本能寺,其子(也是继承人)织田信忠就住在不远处的妙觉寺。而这次入住的防卫工作十分薄弱,信长只带了随从二十余人和家眷,织田家司令都去往了前线,京都空虚。作为继承者的织田信忠和信长夜聊后居然就近住下。
要知道,当时可是在战国,且不说前后就出现过荒木村重和松永久秀叛乱,即使即将统一,变局也是经常存在的。一国之君和继承人同时出现在同一地点,这往往是给政治对手一锅端的机会。这稍纵即逝的机会就被光秀抓住了。
本能寺之变前三天,驻扎龟山城的光秀正准备奉命驰援与毛利氏苦战的丰臣秀吉。出征前,他在爱宕山召开连歌大会,现场诗句被归集为《爱宕百韵》。此时光秀可能得到了信长下榻本能寺的消息,于是他急忙召集部将,下达决议,并命令部队改变行军路线去往京都,给士兵理由是:让信长检阅军容。本能寺,正处于龟山城到京都的路上。
6月2日凌晨,漫天火光突然照亮本能寺。
“敌在本能寺!”随着明智光秀一声令下,本能寺陷入熊熊大火。织田信长得知光秀反叛的消息,只轻描淡写的说了句:“无关是非。”,便引弓搭箭投入战斗。直到大势已去,负伤累累的信长遣散众人,点燃佛堂,在漫天火光中走向英雄末路。
至此,一代枭雄落下帷幕。
作为后人的我们再回顾这段历史,可以根据各种史书学者大众的观点选择最合心意的解释,但唯一相同的是,我们都记得,几百年前,一个睥睨天地的魔王,一个孤注一掷的天王,一场蕴含了阴谋政变的大火,和之后迎来统一的日本盛世。
参考资料:
《国盗物语:织田信长》 司马辽太郎
《织田信长:菊与刀》 山冈庄八
《日本通史》 冯玮
《战国日本》 茂吕美耶
《早稻田大学日本史第八卷:安土桃山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