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翻看王阳明的《知行合一》,阅读第六章“养心在于寡欲”,感受颇深。
文章开始先拿生活中“抓沙子”的例子说起,也是从小到大听得最多的“抓沙”道理,意思便是越是努力抓的越紧,沙子漏掉的越多。相反,如果松开手轻轻地托着,手中沙子的数量会更多。
随后作者又将柳宗元的《蝜蝂传》拎出来佐证这一观点,文中提到小虫蝜蝂善负物、喜爬高,它在行走时遇到东西就拾起来放在自己背上,并高昂着头往前走。随后它的背部发涩,可是它依旧拾东西放在背上,背上的东西越来越多,越来越重,仍然不肯停止贪婪地拾东西,最后它终于累倒在地上。作者通过这篇文章,讽刺“今世之嗜取者”聚敛资财、贪得无厌、至死不悟的丑恶形象,告诫世人要懂得知足常乐,切勿贪婪……当时情况下,映射的是官场,现在看来,适合每个人阅读。旨在讲述一个道理:想抓的东西越多,而抓住的东西越少。
人很难做到无欲无求,包括自己在内,物欲太强,不停地买买买,完全控制不住自己的欲望,以至于家里堆了很多无用的东西。其实对于每个人来说,都要慢慢学会控制这些欲望,不让自己沦为欲望的奴隶。就像文中所讲的,“应学会减重,更应学会知足常乐,因为心灵之舟载不动太多负荷”。
文章的最后,作者讲了一个故事,提到从前有一个想发财的人得到一张藏宝图,很快找到第一个宝藏,里面有很多金币,他急忙拿出袋子装满金币,在他离开时宝藏之时,他看到门上有一行字提醒它:“知足常乐,适可而止。”他当时很开心,心想着:有谁会丢下闪光的金币呢?最终他把金币全部扛走,随后来到第二个宝藏,出现在眼前的是成堆的金条,他当时兴奋得不得了,依旧把所有金条装进袋子,当他拿起最后一条时,上面刻着,“放弃了下一个屋子中的宝物,你会得到更宝贵的东西。”他看到这一行字后,更迫不及待地走进第三个宝藏,里面有一块磐石般大小的钻石,并且钻石下面有一扇小门,他心想门后面肯定会有更多的财宝。于是,他毫不迟疑地打开了门,跳下去,谁知等着他的不是金银财宝,而是一片流沙,随后他在流沙中不停地挣扎,可是他越挣扎陷得越深,最终与金币、金条、钻石一起长埋在流沙之下。
如果他在看到第一个警示的时候,带着金币平安返回,哪怕是带着全部金条离去,估计也不会丧命,甚至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富翁。
物质上的不知足是一种病态,这种病态持续不断发展的下去,便是贪得无厌,自我毁灭。像文章里所说的,世间的一切能抓住的很少,可偏偏又想拼命地全部抓在手里,以至为了抓住更多而失去更多。
王阳明告诫世人:只有把慕名、贪财、好SE等私欲统统揪出来,并将它们连根拔起,才能活的轻松自在。
其实伟人讲的道理都明白,只是行动起来非常困难。明知道一天只能吃三顿饭,吃多了发撑,可是人总是贪得无厌的,总想拥有更多。面对诱惑的时候,控制欲望根本不是讲讲道理,听听寓言故事那般简单,它真的需要莫大的勇气与惊人的意志。
自己目前是完全做不到,所以需要不断的学习与成长。但愿可以慢慢学会控制欲望,真正地能活出轻松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