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意别人的看法吗?
说说我自己吧。在过去的很多年里,我都是个很在意别人看法的,有时候别人的一句话能让我伤心半天。
记得在上小学的时候,那时候的我经常留短发,有时候是妈妈给我剪的。有一次剪完发走到班门口,碰到一个很喜欢评论别人的女生。她就站在走廊里冲着我喊,“哎呀,你新剪的头发真的很丑耶”。我听完羞得满脸通红。这事一直在我心里留下印记,以至于每次剪完发还会想起那个女生尖尖的声音。从那以后,我再也不让妈妈给我剪发了。
现在想想,当时自己真是挺傻的,为了别人的一句话那么在意,其实说话的人很快就忘记了,只有听者有心。
像我这样容易被别人的意见主导的人,除了在意别人对自己不好的评价,也很在意别人是否对自己认可和夸奖。
人是有被认可的需求的。比如很小的时候如果行为乖巧会被长辈夸奖,心里就会很愉悦;幼儿园的小朋友表现良好会得到大红花,那种被认可的自豪感足以让每个得红花的孩子内心骄傲很长时间;从小我们都知道,如果做好事会得到大人们的赞扬……
和很多人一样,在这样的认可需求下,我从小一直很乖巧。在家是乖乖女,在学校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能拿很高的分数,这是16岁以前的自豪模式。我把家长的认可和老师的夸奖当成自我努力的动力。也许有人说这样并没什么不好,可是习惯于这种模式也是会出问题的。
我的高中时代是一段贫瘠的岁月,那段青春里充满着茫然不知所措。我从一次考试开始走向逃避的深渊。一次看似很平常的失败,却成为高中不努力的导火索。我应该说自己的抗压能力到底是有多弱,以至于一次成绩严重失利之后就再也没信心了。后来就是得过且过。
我认真地自我剖析后,得出的结论就是自我意识太强烈,习惯被看好的自我满足心理得以打破,就陷入了自我逃避阶段。不敢去正视自己的不足,也不再去努力,并且以此为借口得过且过。紧接着就是一次次失败,直至逐渐麻木的状态。我知道有这种心理的人很多,我们不停地麻痹自己,找出其他借口不断为自己的逃避和不努力开脱。
后来就渐渐习惯那种困顿的状态。
直到后来看到一句话才知道自己曾是多么地可笑。它推翻了我之前的对为什么要做好学生、好孩子的认知,也让我清醒的认识自己。那句话这样说:
“别人看好你,你就好好过;别人不看好你,你就得过且过,这是伪善。”
这大概是对伪善很好的解释了。之前看过一些言论,过度善良还有伪善是一种病态的思想。这种思想禁锢我们太久,本来的善良就会变质。比如说如果做善事是为了得到别人的认可,或是被人称赞,这和从内心深处自发做善事不求回报是不一样的。后者就算得不到任何认可和赞扬也不会有情绪乃至情感上的波动,而前者会因为自己的善良得不到认可而失落。
相信很多人也有类似的经历。我本人也是其中之一。
这和很多人的生活状态和从小教育环境有关,也与地域文化有关。就像前面提到的,很多小孩子从小被灌输的思想就是做好事会得到表扬,很多的善行都是为了获得认可和称赞,这样的教育模式很容易造成如果做好事得不到回报就会使人行善的积极性弱化。也许这也是现在的人对助人为乐越来越漠视的原因吧。
不管是行善角度,还是其他,我们都会在一定程度上被别人的看法左右。
我从小开始就形成的认知就是,如果好好学习就会得到父母和老师的一度夸赞。而真正意识到自己到底是为了什么而学习的时候,却发现已经可悲地为了那些所谓的“看好”而努力学习多年。只是突然地有一天,那些看好自己的人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认可自己,就会产生一种失落情绪,甚至渐渐形成一种躲避的态度,不再像以前一般努力,也忘记了我们可以为了自己而努力。
和行善一样,自己若很在意别人的看法,为了别人看好而去做一些事,这样很容易失去对自我的认知。不要为了别人的认可去做好事,也不要为了得到赞扬才去做好事。这样会避免日后得不到所谓的认可而过度失望。
不在意别人看好或看坏,坚持自我的认知,为自己而努力,才是一种积极的态度。不要因为别人看好才去好好地生活,也不会因为别人不看好就不好好生活,这样不会因此陷入绝望,也是自我独立的体现。
不要让别人的看法成为自己行为的阻碍。不论被看好,或是不被看好,我们的生活都是需要自己好好过的。会不会被认可也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毕竟获得所谓的认可感不是活着的唯一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