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正月十五元宵节。
吃早餐的时候,看到桌上摆了七八盘菜。我问妈妈,“不是吃饺子么,怎么端那么多菜?”
妈妈说,“今天是十五,最后一天年,要搞隆重点儿。”
“要隆重也是晚上隆重啊?”
妈妈嗔道:
“嗨,这算什么!过去过十五,早上一爬起来就放鞭,白天跑十五,晚上赶毛狗子……”
且慢,毛狗子是个什么东东?
妈妈说,“毛狗子就是毛狗子!”
在网上搜了想,毛狗子原来是爱偷鸡吃的狐狸。
妈妈告诉我,赶毛狗子的时候,全村出动,打着亮框子(一种篾框架的纸糊灯,比马灯更简陋),拿着棍子,在芜杂草多的地方,一边走,一边用棍子拨草,发出“嘘,嘘”的声音。草厚的地方,就点火烧掉,让毛狗子躲无可躲。
至于跑十五,是大老远跑到热闹的村镇去玩,看玩龙船、舞狮子、踩高跷之类。有时候自己村子也搞这些活动。
小时候在村里看过玩龙船的。
一条细竹子扎成的彩船,糊上花花绿绿的纸(或许是布吧),桅杆上装饰一条条彩色的纸,流苏一样。船里一个人(代表坐船人)也穿得花花绿绿。一个拿着细竹竿的人在船前面,是艄公,细竹竿象征撑船的篙子。锣钹喇叭唢呐,乐声震天,还有唱歌的,通常是比较年轻的女性,两人一班轮着来。
村里男女老少把船围着,踮着脚伸长脖子盯着玩船的,个个裂着嘴笑,孩子们在人缝里钻来钻去。
看一会儿,发现船不动了,也不唱歌了,只有艄公掂着竹竿子在船头划来划去的。
咋回事?
这表示船沙住了——也就是水浅沙多船搁浅了。船沙住了,在谁家门口,就表示这家主人要破费一点儿,要么一盒烟,要么一包副食,诸如此类。
如果主人“表示”过,船就会重新走起来,歌唱起来,乐队敲的打的更卖力。
……
还有一次跑十五,和邻居家小伙伴山子骑自行车去十几公里外的一个镇。那时大概是初中,十二三岁,山子虽是男生,比我还小两岁,一辆28的大自行车,一个骑,一个坐后座,轮流来。到了街上,什么好玩的都没发现,午餐只买几个包子吃了——口袋里大约装了十来块钱的,根本舍不得花,走了一两条街,又骑行十几公里回来。随后几天,屁股都是疼的。
当时兴冲冲去,草草地回。现在想起来,既觉得无聊,又觉得有趣,一直记着这个特殊的十五。
妈妈说,现在过十五,一点趣味也没有了,不过依然按习俗把家里的灯都开了,“三十的火,十五的灯”么。
我还是喜欢元宵节的,过了这天,仿佛再不努力做事就没借口了,但元宵节,依然是可以偷懒的。
元宵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