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和他的兄弟》是作家赵宏兴创作的长篇小说,以安徽肥东农村作为叙事场域,再现父辈们的命运流转和亲情纠葛,兄弟关系却指向手足情深的对立面。小说中,父亲与小叔的恩怨纠葛历时数十年,亲情手足早已被淡化。表现了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人物的生存苦难与精神虚妄。赵宏兴以知识分子的独特视角,将故土与苦难,亲情与救赎于沉重的故事中娓娓道来。
小说以讲故事的形式主要叙述了父亲的命运遭遇和兄弟间的恩怨纠葛,农民出身的父亲通过自身努力,成为一名供销社职员,成了乡亲们眼中的“公家人”,得到了身份的认同与自身渴望的价值感。因突遇家庭变故,父亲为拯救濒临消亡的家庭,辞去了供销社的工作,再次当上了地地道道的农民。而后,当供销社的工作再次向父亲伸出橄榄枝时,却因小叔的诬蔑,父亲与供销社的工作失之交臂。无奈之下,父亲继续当上了农民,期间因为土地、伙牛、丧母等事件,父亲和小叔之间的关系彻底破裂。作为农村知识分子的父亲历经百转千回之后,终究还是以农民的身份存活于世,面临着艰难的生存困境与手足破碎的尴尬处境。苦难的人生似乎是父亲的宿命,但兄弟的失和亲情的泯灭却使父亲非常失望又无可奈何。
赵宏兴用大量乡土化的笔墨,从故乡的自然风光到风土人情,都饱含着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广阔的背景,并以亲历者的视角,展开一段较为私人化的文学写作,他追本溯源,原乡浓郁的乡土气息、亲情伦理都成为他思考的源头和想象。带着对过往历史的延续与追忆,他还原了肥东农村的地域文化与风土人情。
生活在那个年月、那片土地上的农民生存艰难,食不果腹。在物质贫乏的境遇中,生存的焦虑和人物命运的跌宕都成为这片土地上苦难的回声。
小说内容时常出现一幅幅生动辛酸的生存图景,如爷爷与大伯被活活饿死,父亲为拯救家庭放弃公职和刚萌生的爱情,小叔为私欲而设计陷害自己的亲哥哥,奶奶被小叔活生生地折磨至死等,这些关乎生存艰难与生命消亡的画面,无不冲击挑战着读者的承受力,让人心情沉重,扼腕叹息。作家以还原历史真实、揭示生存境遇的写作目的,有力地开掘底层人物生存的焦灼与艰涩。
父亲一家的生存、父亲与小叔的恩怨纠葛、父亲个人命运的点点屐痕,都被作家一一塑形。父亲跌宕起伏的命运轨迹,遍布荆棘与周折,从开篇描写年迈的父亲进城看病,到结尾处父亲变得老态龙钟,斗转星移,生存苦难似乎已经衰老在时间的进程中。在父亲的生命历程中,有两个暗点,一是与兄弟小叔间的恩怨纠葛;二是个人波折多难的悲情人生。父亲的人生就是特殊年代里农村知识分子动荡命运的缩影。
小说人物形象爱憎分明,一正一反,父亲和小叔兄弟二人分别隐喻着不同的人格,父亲的善良、宽厚、正直,小叔的自私、邪恶、冷漠形成强烈反差。父亲如同海明威笔下圣地亚哥老人般的硬汉形象,这种硬汉形象正象征着一个时代不朽的精神脊梁。小叔的人物形象隐喻着的是“恶”之源,妒忌心强,漠视亲情,甚至对亲人以怨报德变本加厉的迫害,对于自己的行为没有丝毫的愧疚和忏悔。
作家把亲情扭曲着来写。小说以父亲和他的兄弟小叔之间的恩怨纠葛来丈量道德的底线和人性的温度。在个人私欲和利益面前,亲情显得尤为脆弱,不堪一击,亲情手足不再是温暖深厚的,取而代之的是无法想象的算计与迫害。
在亲情复杂交错的背景下,裹挟着救赎的意味。小说在揭示世道人心的险恶与人们内心深处的虚妄之时,存在着关乎人性与救赎的思考。小说在叙写父亲和小叔间的兄弟关系时,显得较为温和,有着独特而善良的理解。小叔单方面的掣肘,陷害父亲,丝毫不顾手足亲情,在“伙牛”事件中,小说中,小叔伙同毫无亲情关系的同乡老文圣来设计陷害自己的亲兄弟,被手足抛弃的父亲承受着双重的背叛和打击。而作为兄长的父亲,一再忍让,企图唤醒小叔的亲情手足意识。父亲一直隐忍、包容,构筑一种强大的宽容形象,试图去救赎小叔人性深处的邪恶灵魂。
作家另辟蹊径地书写出了别样的亲情手足,同时也发出坚硬的追问:亲情手足是否一直是亘古不变的温暖?当人物掉入了“邪恶”的深渊时,是否还需要包容与救赎?人物在面对无法规避的亲情冲突与矛盾时,又该何去何从?赵宏兴把原乡与苦难相对照,亲情与救赎相勾连,对于兄弟情谊的反思和体悟,已经跃然纸上。
带着对于底层人物的悲悯与关切,呈现了人物内心的撕裂和精神的创痕,在生存焦虑的时代情绪中披荆斩棘,竭力在亲情颠覆与人心险恶的废墟上寻找真正的出路,思索亲情的旨归,为坚毅善良、朴素宽厚的人格加冕,可以说,小说中的父亲,正是那个特定年代里千千万万个农民父亲的缩影,是作家用灵魂的血质铸就的精神脊梁。
小说已读完,父亲在苦难生活中的挣扎犹在眼前,对亲情的呼唤,灵魂的拷问犹在耳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