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最新一期《歌手》。遛了一个星期的粉,网络平台出身的刘宇宁果然在与藏族组合ANU的踢馆权争夺战中落败了。
节目采访中,面对记者的踌躇,刘宇宁自己说出了外界给他贴的标签“网红”。他似被无数次这样问起,示意记者没有关系,并且看似确实不曾在意。
真人秀综艺的播出效果确实会多少受到剪辑、台本等的影响,在刘宇宁的部分里明显能感觉到节目对他“网红”身份的强化。或许是相对于其他专业出身的歌手们,“网红”这个标签太过草根又速食化,多少背负点轻鄙戏谑与质疑。只是网红很多,平台火的也不止刘宇宁一个,何以《歌手》选中的是他,又非要他来背负这个十字架,倒是颇有趣味的一点。
刘宇宁的实力肯定毋庸置疑。我绝对不是看着他出头的亲妈粉,甚至第一次知道这个人晚至某期《天天向上》,他的组合翻唱大张伟的《阳光彩虹小白马》开场。当时就觉得这男孩形象干净健康,歌唱得阳光温暖。那会儿他的组合“摩登兄弟”已经小火,他被天天兄弟介绍时非常腼腆地点头挥手,妥妥给人好感。之后我才在微博等平台上开始留意他的翻唱作品,才发觉其关注量竟如此之高。有时候放着他的歌做背景音乐做点事情,声如其人纯净温厚,不急不躁,很多作品有他自己的味道。翻唱已经有了知名度的作品,是KTV级别还是带有鲜明个人风格的再创作,其人气已经能说明问题。
到后来他个人上了一些歌唱类综艺节目,并不是都有如《歌手》般奢华炫目的灯光舞美,纯是他一人一麦,更觉引人入胜。之前看有位乐评人说,歌手各有长处,有的适合听CD多于看现场,而有的看现场会感觉比纯听觉享受更为酣畅淋漓。刘宇宁的声音已经足够好听,每每演绎,柔肠百转,投入之处一闭眼,只觉要将听者吸引进入他独有的星系中去了。
《歌手》的记者问他,不想碰上什么样的对手?他说唱歌剧的,美声的,少数民族的。适时芒果台的另一档美声综艺《声入人心》刚收官,其专业性堪称近年来歌唱类综艺之最。然对于大多数听众而言,业余爱好者远称不上专业,外行说不出那么多术语,标准只有“好听”与否。在此情况之下,选出的几位首席也都算得上是众望所归。艺术有其主观性,“技术”和“感觉”有时是两条标准,太过技巧则流于匠气,专注炫技难以打动人心;只讲“感觉”,间或也确实经不起技术上的推敲。非科班出身的歌手如刘宇宁,涉及专业经历总是遗憾,外界看来又算现象级“爆红”,也就不难理解何以总有种气短之感。然技术可以训练,感觉要看天赋。既已具备天赋,只要肯在专业上踏实进修,何愁不会从流星切切实实地成为恒星。
刘宇宁带“人缘”,也恰是来自于这一份诚恳谦逊。在另一个综艺里,他讲述自己选秀失败的经历,也说过自己是厨师出身,毫无避讳闪躲。一个新人,还未得到广泛认可,已算坦诚地面对自我了。《歌手》踢馆结果出来后,明星经纪人一遍遍问“会有遗憾吗”,刘宇宁难掩落寞,仍老实地答,“还是会遗憾的”。面对在室外等待结果的歌迷时,却终于忍不住哽咽失声。这一次次被反复强化的“网红”标签,是太沉重了。想要得到主流认可的迫切,也沉重。
我欣赏他真实地表现出不满、失落、愤懑、感恩。一个真实的人,值得同等真实的喜爱。刘宇宁自己曾在一个采访里说过,歌手就是歌手,无论是从网络出来的,还是其他的途径,歌手只是单纯唱歌给听众听的人,不应该被打上标签。不知为何,我会想起当年更为现象级的草根德云社和郭德纲。有话题与现象级元素,在眼下的时代是长处,不是原罪。我们无法乞求环境宽容,在这突如其来的反复敲打中,总算是不忘初心。从何而来只是暂时的谈资,只要走得够久够远,自能得到自由。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又何尝不是一样。
所以何必纠结,且抬头前行,目不斜视。需知亦舒说,人一旦做出成绩来,全世界和颜悦色。
作为不是粉的听众一枚,私心希望刘宇宁踏踏实实地走在自己喜欢的光明大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