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正确的事,或许每一天都很难;但回过头看,却一年比一年容易。”
这是秀域创始人李晓宁在她的专栏文章里面所的一句话。她有这样的逻辑,判断一件事是不是正确的,是不是值得去做,就要看这件事情是不是能支持她继续做对,也就是所谓的“一年比一年容易”。
当秀域有了12年的业绩时,李晓宁问自己,秀域作对了什么?问完这个问题,她会接着下面一个问题,这些做对的事情能不能支持秀域持续做对。如果可以,那就要继续去坚持。
李晓宁的这个思考逻辑和《精进》书中所谈到的观点很相似,如何判断一件事情是否值得做?
在分析一件事情值不值得做、花多少精力去做的时候,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评估:
一是这件事当下给“我”带来的收益的大小,这个收益可以是心智、情感层面的,也可以是身体、物质层面的,《精进》书中作者称之为“收益值”;
二是这项收益随时间衰减的速度——“收益半衰期”,半衰期长的事件,其影响力会持续较久。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只关注到一件事情在发生时带给我们的即刻的好处,而忽略了这一好处是否可以持续下去,产生长期的效果。书中作者举了玩游戏这个例子,玩游戏带来的愉悦感是其他绝大多数事情无法比拟的,但一旦停下来,这种愉悦感就迅速消退了,于是有些人为了再次寻求这种强烈的愉悦感,就会继续不断地玩下去,所以玩游戏对大多数人来说,就是高收益值、短半衰期的事件。
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大多数事情都可以从这两个角度来衡量,由此便可得到由这两个角度组合成的四类事件:
高收益值、长半衰期事件:找到真爱;
高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玩一下午手机游戏;
低收益值、长半衰期事件:练一小时书法;
低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漫无目的地刷微博;
少做短半衰期事件
正如书中所说的,我们平时最喜欢做的、做得最多的,是“高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比如玩游戏,看球赛;其次是“低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比如漫无目的地刷朋友圈刷微博;而另两类长半衰期事件,我们或者做得很少,或者做得很不情愿,或者不具备做的条件。
作者用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我们不自觉地陷入了一个短半衰期的“沙坑”之中。在沙坑里,我们总是一次次地把沙子抓起来,但刚获得一点快感,沙子就已从指尖滑下,我们不得不重新来过。即便这个过程重复再多次,我们还是得到相同的结果。每一天都是崭新的一天,但每一天都在重复昨天的“故事”。
但是长半衰期的事件就不一样,它的效益可以累积和叠加。即便每一次事件的可见效益微乎其微,但是只要它的半衰期足够长,这个效益就可以传递下去,成为奠定未来成功的一块小小的基石。
想问下大家,你是不是也有以下的两种烦恼?
烦恼1:选择苦难症
就是指我们很难判断两个事情哪个更重要,比如两本书看哪一本,两个证书去考哪一个。于是就成了布吕丹的驴子,在犹豫不决中寸步难行。
烦恼2:拖延症
就是指明知道这个事情很重要,但就是不去做。对广大“拖延症患者”来说,往往一个事情看上去越重要,内心的恐惧感就越大,就越容易拖,最后一事无成。
其实这两种烦恼均源自我们总喜欢选择做“短半衰期”的事情,但我们想摒除这两种烦恼,那就要尽量少做“短半衰期”的事情。
面对选择时,收益值的高低无关紧要,只要不是短半衰期的事情,只要这个收益可以被累加,就尽管去做。
当你一点一滴开始啃一件事情时,只要开始了,并坚持下来,拖延的恐惧便会快速消失,你会发现,原本你一直拖延的事情,你开始行动后反而一停下来你就会不习惯,这种不习惯会鞭笞你继续去完成这件事情,那么这件事情带给你的收益就在你的坚持中累积中。正如之前开通了公众号,有想要每天坚持日更的想法,但由于某种原因总是拖延着未开始行动。但当意识到坚持读书坚持日更对自己而言将会是一件高收益值,长半衰期的事情之后,我便开始行动起来了。坚持三周日更,微信邀请开通原创功能,坚持日更五周,微信邀请开通赞赏功能。同时,我相信读书和写作是一件值得去坚持的事情,收益会一点一滴地累积着,半衰期会很长很长,一生受用。
还有一点,同一件事情,发生在不同人的身上,其半衰期可能天差地别。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旅游。有些人旅游是走马观花、“到此一游”式的,那么半衰期可能就很短,而另一些人旅游前就会做足功课,在游览过程中又仔细观察,并认真撰写游记,那么对他们来说,旅游的半衰期可能就会很长了。
把短半衰期的事情变成长半衰期
其实旅游的这个例子也隐藏了《精进》作者并未提及的另外一个观点,当你不得已需要做一件半衰期短但是高收益的事情时,你可以尝试将这件事情的半衰期延长,比如玩游戏,如果你只是沉醉于游戏带来的快感,那半衰期就会很短很短,而当你把游戏玩成了你的专业,像我的大学室友,因为喜欢游戏,熟通游戏,毕业之后便选择在游戏行业发展,这就是很典型地将玩游戏这种原本半衰期很多的事情变成长半衰期的做法,当然,这个过程需要毅力与坚持,更需要你对这件事长期的热爱与投入。
最后,分享作者的“长半衰期事件”指南:
● 积累可信的知识
● 训练实践技能
● 构建新的思维模式
● 提升审美品味
● 反思和总结个人经历
● 保持和促进健康
● 建立和维持相互信任的关系
● 寻找和获得稀缺性资源
● 探索、提出独创性的构思或者发明
● 获得高峰体验
…………
作者采铜列举的这个单子我们还可以继续列下去,需要大家在实践中慢慢体会和摸索。当然,坚持做“长半衰期”的事情,少做“短半衰期”的事情,并不意味着要完全杜绝短半衰期的事,毕竟人还是需要当下的快乐和即兴的满足,只不过,它不应是我们生活的重心。清醒地意识到我们到底在做什么、要追求什么,才能作出让自己未来不会后悔的选择。这也是作者在书中本章节最后提醒的共鸣点,分享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