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完整地看了一遍电视剧《天道》,也看了小说原著,对其中的核心思想强势文化有一些感触,强势文化的主要代表是丁元英,从他身上我们可以学到很多东西,他的很多思想是颠覆了我们常规的认知,虽然看起来有些残酷,但的确是事实,也是自然规律。无论是个人成长还是商业经验,这是都是一种很好的思维方式,值得我们学习。
01 积极主动、自信自强、不寄希望于他人
要想理解强势文化,就必须先了解什么是弱势文化。剧中有一个场景是五台山论道,丁元英跟大师说了一句话:“传统观念的死结,就在一个‘靠’字上,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靠上帝、靠菩萨等等,总之,靠什么都行,就是别靠自己,所以就只能在精神上跪着。”
这句话道出了弱势文化的核心,“等靠要”,将希望寄托于别人身上。而在剧中的王庙村,这种观念得到了极大的印证。当地是贫困县中的贫困村,有些家庭甚至穷到连一年四元钱的水费都交不起,而这种局面数十年如一日,从未发生过改变。
村子里有一个教堂,村里的妇女总是喜欢往那里跑,祈祷上帝能够帮助自己发财,而自己从来不去思考,如何才能挣钱。村里几个打工出去的人,一年到头除去吃喝也没剩下几个钱,于是又回到村里,他们找到冯世杰希望能够帮他们致富。
冯世杰通过自己的努力从村子里走出去,开了个汽车装饰店,心中始终装着让村民脱贫致富的情怀,在音响发烧友叶晓明那里得知丁元英是位高人,于是想着让丁元英指条路,帮助村民脱贫致富。
叶晓明是在古城经营一家音响店,代理知名品牌乐圣的产品,对创始人林雨锋非常崇拜,认为他是高人,同时也很善于识别高人,比如,通过一套价值40多万的音响得出丁元英一定是高人的结论。
冯世杰觉得自己能力有限,于是找了比他聪明点的叶晓明和他一起通过芮小丹去找丁元英。在丁元英同意后,又碰到了他们的朋友刘冰,刘冰也是一直折腾希望能够赚大钱,于是希望能够带上他。
这几个故事,本质上都是等靠要,是弱势文化的代表。王庙村的妇女靠上帝,打工的村民和冯世杰靠朋友,叶晓明靠高人,刘冰靠施舍。在这些人中,我们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而且可能在不知不觉中践行这种方法很多年,好一点的能做到叶晓明、冯世杰的水平,差一点的就是刘冰和王庙村村民的水平。
弱势文化的核心思想是等靠要,而强势文化就是要彻底摒弃这种思想,从消极被动转变为积极主动,由向外求转为向内求,不寄希望于他人。自信自强,倒逼自己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当然,强势文化不是不借用外力,但只是把外力作为工具和手段。
丁元英、韩楚风、芮小丹、肖亚文都是强势文化的代表,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先是获得了高学历,然后和优秀的人共事、学习,关键时刻抓住机遇,敢于承担风险,最终都获得了属于自己的成功。
02 极度理性、长期主义、遵循自然规律
丁元英在与芮小丹的一次谈话中,解释了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的定义。他说:“强势文化造就强者,弱势文化造就弱者,这是规律,也可以理解为天道,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强势文化是遵循事物规律的文化,弱势文化就是依赖强者的道德期望破格获取的文化,也是期望救主的文化。强势文化在武学上称为秘籍,弱势文化因为易学、易懂、易用,成了流行品种。”
丁元英是强势文化的践行者,从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极度理性,善于从长远的角度来看问题。而这背后都是事实求是,遵循自然规律。我们普通人可能都懂,但是真正做起来的时候就不一定能够遵循。
当父亲病重时,他并不是心乱如麻,手足无措,首先是选择让医生全力治疗,不必考虑钱的问题。当医生说能救活的希望不大,即便是能救活,基本也是植物人时,他冷静地问医生,“您能确定,即便救活了也是植物人吗?”,医生没有给出确定的答案,只是说根据临床经验是这样的。
这时,丁元英内心已经有了答案。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当医生向他们兄妹三人说明父亲的病情后,他说:“医生,那我怎么做才能让我父亲死?” 这在大哥和妹妹看来,这简直是不孝,大逆不道。
在丁元英看来,与其让父亲痛苦的活着,不如让父亲保持体面有尊严的离去,而且这也是父亲曾经说过的遗愿。这种决定,我们很多人都难以做出。但是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丁元英做出这种决定是理性思考后的结果。
在决定帮助王庙村扶贫后,丁元英在和村民们开会时,提出了几个要求,其中重要的有三个,一是让村里的赵老师做会议记录,大家都要签字、确认。二是让农户办理个体工商执照,公司与农户签订合同,明确农户和公司的法律关系,农户不是公司的职工。三是确保出资方控股,以便公司做出决定时,有足够的话语权。
这些要求,都是丁元英在考虑了将来可能发生的法律纠纷或问题后,基于理性和在法律的框架下做出的决定。事实证明,如果不事先约定好这些事项,仅凭一腔热血做扶贫事业,必定是头破血流。
与丁元英的深谋远虑相反,当叶晓明、冯世杰、刘冰三人收到乐圣的律师函时,被吓破了胆,先是求和,求和不成后,决定赶紧退股。他们做这些决定,事先并没有和丁元英商量,而是退完股后才告诉对方。丁元英听完后,只说了一句,自己的事是该自己做决定。
叶晓明算是聪明的,他能猜到丁元英的一些做法是出于什么目的,但是他只看到了表面现象,而最终的结局他却看不到。即便是丁元英一开始告诉他们事情的结局,以他们的认知和格局,也未必能够相信并坚持下去。
而肖亚文选择在格律诗公司应诉期间,提出入股公司,接手叶、冯、刘三人转让的股份,她知道丁元英之所以这么做,一定是有他的道理,官司大概率会取胜。虽然有风险,但她敢于承担,这就是眼界和格局。
03 对世俗文化居高临下的包容,不和低层次的人争论
剧中有几个情节,丁元英每天去楼下的小摊吃饭,每次都是先付钱,有一天吃完饭,老板娘让他付钱,他迟疑了一下,立马又付了一次钱。另外一个是,面馆老板讥讽他也不做事天天混吃,他却没有解释。还有一次,他在广场上看芮小丹跳舞,被人抢占了座位,他也没有去争。
芮小丹在得知丁元英的那套音响价值40多万(丁告诉她得几万块钱,自己因此开警车到处去找音响,后被停职处分),而且穷困潦倒到只能变卖自己心爱的唱片来糊口时,她觉得对方瞧不起自己,感觉到既窝火又歉疚。
于是打算请丁元英吃饭,实际上是个“鸿门宴”,目的是请人羞辱对方,但丁元英一看到停职通知单,就知道这次饭局的目的,然而他还是去了。在饭局中,一上来就轮番灌他酒,接下来还要求作诗行酒令,他们以为丁元英是个商人,一定做不出诗会出丑。但丁元英本意是喝完酒,让芮小丹出口气就走人,谁知对方不依不饶,只得作诗《自嘲》,惊呆众人,令对方无地自容。
芮小丹死后,战友因为他没有阻止芮小丹行动,说对他失望,芮小丹父亲也因为同样的理由不让他去参加葬礼。他没有解释,而是默默接受。到后来,乐圣公司董事长林雨峰拿着枪指着他,说我看不起你,他同样没有解释。
丁元英的前妻曾经评价他:“对世俗文化居高临下的包容。”事实也是如此,面对周围人的不理解,他没有选择辩解,而是选择不争。老子曾说:“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当层次比自己低的人做了冒犯自己的事,当然这里的层次低不是贬义,而是指认知水平比自己低的人,无论对方是有意还是无意,他都不会花精力去与对方较劲,这是一种豁达、自信、包容、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
我们要学习这种态度,生活中的烦恼就会少很多,当然能够真正达到这种态度并不容易,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先“拿得起”才能“放得下”。
像丁元英这样的人,他们不去争论和辩解,而是把时间和精力用在更重要的事情上,去提升自我,去帮助更多的人。我们普通人就是浪费了太多时间在一些琐事上,导致自己没有时间去学习,认知水平长期停留在低层次上。
04 超越自我、跳出舒适区、识别并否定性格弱势
从丁元英的成长经历,我们可以看出,他一开始也和我们一样,属于在弱势文化的家庭长大。他的哥哥、妹妹、母亲,骨子里还是秉持着养儿防老、宁愿让父亲受罪活着也不愿意有尊严的死去这种心态。所以当他说出要把父亲的氧气管子拔掉时,在周围人看来,他就是一个反叛者和不孝子。
假如丁元英没有跳出弱势文化的圈子,那么他就不会有后来的成就。当然,他一定是经历了极其痛苦的颠覆自己认知的过程,将自己曾经的价值观、信仰全部推倒、否定,先破后立,建立新的认知,而这种新的认知是不被周围大多数人接受的。
丁元英每天看书、上网、学习,研究文化属性,实际是一种成长型思维,不断修炼自我,超越自我,否定自己性格中的弱势部分。到后来的五台山论道,与大师交流,为了讨一个心安的同时,也是在更进一步的探讨文化属性。
芮小丹死后,他给出了极高的评价,“当生则生、当死则死,丫头,不简单呐”。他之所以能够接受芮小丹,是因为他从她身上看到了自己还缺乏的东西。
丁元英就在不断地超越自我,有人称之为“精神自杀”。这种态度和追求正是我们需要培养的,只有不断跳出舒适区,颠覆自己以往的认知,我们才能提高自己的思维层次,才有可能跨越自己的阶层,实现跃迁。
以上,与您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