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班群里看到一篇微信文章《收到请回复》,随后群里被一大波的“收到”刷屏。
后来的几天里,平时习惯刷刷公众号的我,无意间发现了几个关注量都不小的公众号发了一些诸如此类的文章。
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热点被挖掘,想法被复制,你会看到铺天盖地的文章,表达的是同一个想法,其中不乏是写得精彩,但同时也是缺乏思考的。
收到了消息,回复是礼貌。从这个角度出发,不错。
班群里发的这一篇文章让同学们把“收到”一词落实得相当到位,以致我看到群里显示的“收到”时心里不由一紧,赶忙打开聊群翻起了未读消息。
刷了一轮才发现,我看到的“收到”是回复好几个小时之前的通知,而这个通知我早就已经看到了。
工作群里发通知,领导也习惯了末了加一句“收到请回复”,后边跟了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回复“收到”的消息,把重要的通知消息刷走了。
看消息不及时的同事只能往上刷未读消息,看过了消息的人儿看到群里的未读消息显示是“收到”,又打开聊群翻一下是不是出了新通知。
每一个发通知的人,在通知结尾处加一句“收到请回复”的,试问有几个人是真真正正地去点了到底哪几个人回复了,哪些人没有回复吗?那“收到”这个词有什么回复的必要,仅仅是为了礼貌?
如此一来的“收到请回复”,是否降低了传达通知效率?
我想是的。
收到请回复,这个礼貌的做法,并不是完全适用的。
个人对个人发通知,“收到”是礼貌。
小群体里领导对下属发通知,“收到”也不见得太影响工作效率。
但面对群成员数量大的群体通知,“收到”真的没有必要,面对回复不及时的“收到”也没有必要。
回复“收到”是对发通知者的尊重及礼貌不假,但如果这个礼貌的做法是建立在降低被通知者接收通知的效率上,这个礼貌就是不礼貌的。不礼貌在于你回复的“收到”影响了还没收通知的人看通知。
再者,完成传达通知的过程中就有着两个角色,传达者与被传达者,传达者传达消息给被传达者就是完成了自身的任务,而没有必要确定被传达者接收到通知。
如果你的下属连收通知这样的小事都办不到,那你还能指望他给你的公司创造什么价值?要督促着一再确认地来下达通知的人儿大抵只有上幼儿园或小学的小朋友吧,毕竟也就只有小孩子才贪玩又忘事。
生活中看待事物的角度有很多,不加以思考地复制别人思想是在扼杀自己的思想。虽然仅仅是发通知这么一件小事儿,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