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高楼林立里,照样可以有宁静的读书世界,一扇落地窗,一盏日光灯,可能见不到古人的明月,犹可以触摸今人的智慧。得不到一本发黄的线装书也没事,近版的书本也同样能够品味出陈年的酒香。
我曾考查过很多古代建筑,甚至是一些七八十年代的房子,它们的造型或典雅或粗俗,结构或复杂或简陋,但是它们都普遍有一个共性:就是窗子太小了,屋内十一座不见天日的城堡。而现代的建筑结构则颠覆性地改变了这一点,落地的窗户,坚固的玻璃,读书人累了困了,不必锥骨悬头,只要抬眼看一下窗外―――五彩灯光点缀着城市,勾勒出建筑的轮廓,炫焰的烟火犹如一现即逝的美丽花儿,熏香了整个城市-------就足够让人精神振奋,重拾书本,秉烛夜游。
现代人越来越疏远了书籍,虽然书的种类越来越多,但倘若没有火眼精睛,就很容易买到次品,盗品。书房,书籍更像是装饰品,失去了它原来的意义。年轻人说,不习惯读书,中年人说没有时间读书,老年人说都快死了读书还有什么用……其实即使是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在春日的破晓,夏日的夜晚,秋日的伴晚和冬日的早晨,仍有一大块的时间。只是大多数人在春日的破晓和冬日的早晨在被窝里睡觉,夏日的夜晚和秋日的伴晚仍在家里看电视,而他们却抱怨没有时间读书,空着让阳光透过读书窗照在孤独的书架上。书籍本是没有生命的,只是有人去翻阅,去品味,才赋予书籍生命。
书窗外应摆一些花儿,但一定不要放上菊花,因为易伤感的人见到菊花,尤其是残菊时一定会想起“人比黄花瘦”,“黄花零落重阳后。减尽风流”的诗句,那会大大影响读书的心情。快乐地阅读才会使阅读更加长久。几盆兰花,几朵太阳花,在日出的早晨,日暖的午后,在昏黄的伴晚,飘散着微弱而又令人振奋的清香,与书的味道混为一体,穿越在几千年浩浩文明之中。
细雨蒙蒙的假日,狂风暴雨的夜晚。我更喜欢捧一杯热茶,摊开几本好书,翻累了静下心来,听听雨打读书窗那可爱的声音。细细品味书中那嚼不透的意境。热茶的雾气打乱了玻璃的纹理,一切变得模糊了,窗外城市彻夜不眠的灯光,在雨夜里像是一盏盏烛灯。我似乎看到了千万个古人在烛光下读书的情景。虽远隔千里,但各自心中的体味却是可以互相交流的。你看,那一盏飞舞的灯不正是晋人车胤自制的萤灯,那一盏失落的灯不正是杜莆在草堂中咏古伤今的灯,那一盏无欲的灯不正是弘一法师在佛寺里静心修佛的灯……
读书不是为了经世致用的,偶尔卖弄一下文采还是可以的,所以我喜欢约一两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在无事的午后沐浴在透过读书窗的阳光里一起读书,互相交流,拔掉电视的插头,让它见鬼去吧,关掉电脑,让它休息一天吧。我们时而捧书专研,时而弃书感怀,好不痛快。一天的日子就欢快地度过了。偶尔门铃响了,是送餐的师傅,偶尔一声巨响,是新楼在拔地而起。但是这些丝毫不影响我们的心情,因为读书人的心怀是宽广的。
风透过读书窗吹拂窗帘,佛问是什么在动。不是帘动,不是风动,而是心在动啊!现代人为何不能静下心来,在吵杂的城市里,在灯红酒绿的诱惑下仍能够在书房里,在读书窗前,抛去一切世俗杂念,一切功名利禄,好好地读一本书,读一本好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