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这是司马迁在《史记·汲郑列传》中的一段话,它的意思是,经过生与死的考验,才知交情的深浅。朋友之间,一个贫一个富,才能知道交往的状态。两人之间地位相差悬殊,交情的真实状况才能显现出来。
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患难见真情”,只有经过共同的患难才能看出自己的知心朋友。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患难后,才知道谁是真情,谁是假意。
你不跌倒,就不知谁会扶你;你不生病,就不知道谁会疼你;你不患难,就不知道谁会帮你。这就是生活。
然而,世事多冷漠,人情多薄凉,患难中往往多的是虚情假意,而更有甚者是落井下石。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自古如此。
天下人终其一生忙忙碌碌奔波不休,熙熙攘攘争来夺去,无外乎就是利益和浮名。
而某些势利小人,为了这些虚无的东西,他们绞尽脑汁,不择手段,超越道德底线,甚至于出卖自己的朋友。
就如王维在诗中所言:“白首相知犹按剑,朱门先达笑弹冠。”
世事无常,人心难测,即便是一路走来的挚交好友,也会有互相提防反目成仇的时候。
而那些先发达的,往往会耻笑后出仕的,或轻薄排挤,或落井下石,哪里还敢指望得到提携引荐呢,所以,至于其他的,那就更谈不上了。
所以,诗人最后说:“草色全经细雨湿,花枝欲动春风寒。世事浮云何足问,不如高卧且加餐。”
俗世人间,是世态炎凉,人情翻覆;而大自然,却是天地无私,万物亲仁。
既然人世间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不值得,何不归去,醉心山水,颐养身心。
既然不能兼济天下,那就独善其身,既然无能为力,又何必自寻烦恼,不如放下,山水自可治愈一切。
吃好喝好,保重身体,毕竟,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啊。
这是王维世事洞明后的幡然醒悟,更是千帆历尽后的豁然开朗。
王维,出身名门望族,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实属全才,更可以堪称盛唐公认的顶流。
尤其是在他20岁进士及第后,更是天下闻名。少年成名,这是他人生的高光时刻。
然而,华丽的开场并没有给他带来实至名归的荣耀。
他兜兜转转十多年,无外乎是做个地方小官,直到遇到张九龄,王维得以引荐回京。
但好景不长,安史之乱的爆发,给他的人生罩上一笔抹不去的耻辱,为此还险些丟了性命。
而王维之所以幸免于难,多亏了那首保命诗《凝碧池》,这首诗是在王维身陷囹圄,裴迪不顾危险去探望他时所写,也是他在王维要被处置的关键时刻呈给唐肃宗,这才让王维免于一死。
说起裴迪,或许我们不太熟悉,他一生仅留诗歌二十余首,且没有太出名的。
但提起裴迪的朋友圈,那可真让你辣眼睛,王维、杜甫、李白、高适、孟浩然......全是大唐诗坛响当当的人物,而裴迪与他们都有交往。
当年,张九龄提拔过王维,裴迪又在张九龄的荆州幕府做过幕僚,二人都曾得到过张丞相的赏识和栽培,从那时起两人便是挚友。
再经这一生死考验,足见王维与裴迪的关系最为深厚,说裴迪是王维一生知己,当不为过。
两人曾一同居住在辋川,饮酒游玩,吟诗作对,同进同退,而王维的许多首诗篇,都是写给裴迪的。
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酌酒与裴迪》,就是王维写给好友裴迪的劝慰之作。
裴迪因为在官场上被兄弟出卖,心中悲愤不已来向好友王维诉说,王维听了裴迪的抱怨和遭遇,当场提笔写下这一首诗来安慰他。
这当是写于王维隐居辋川时期。此时的王维,历经宦海沉浮,对世态炎凉有了更多的领悟。
王维前半生虽烈火烹油,晚年却云淡风轻,无意于仕途荣辱,经常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并在终南山筑辋川别业以隐居。
表面上看这首诗,是王维写给好友裴迪的,但其实,它也是写给王维自己的。
《酌酒与裴迪》
酌酒与君君自宽,人情翻覆似波澜。
白首相知犹按剑,朱门先达笑弹冠。
草色全经细雨湿,花枝欲动春风寒。
世事浮云何足问,不如高卧且加餐。
——唐•王维
赏析
这是唐代诗人王维为劝慰友人裴迪而创作的一首拗体七律。且是王维晚年诗作中十分值得玩味的一篇。
此诗用愤慨之语对友人进行劝解,似道尽世间不平之意,表现了王维欲用世而未能的愤激之情。
全诗风格清健,托比深婉,前后既错综成文,又一气贯注,构思布局缜密精妙。
酌酒与君君自宽,人情翻覆似波澜。
开头两句的意思是,斟酒给你请你自慰自宽,人情反复无常就像波澜。
自宽:自我宽慰。 人情:人心。
翻覆:谓反覆无常;变化不定。
首联中,“君”字重复强调,这是障眼法;骨子里其实是胸中郁积愤懑,需与挚友一起借酒浇化。
所谓“宽”者,宽人也即宽己,正是因为无法排遣。“人情翻覆似波澜”,一曰翻覆,二曰波澜,足见心中愤激之情。
白首相知犹按剑,朱门先达笑弹冠。
颔联的意思是,相交到老还要按剑提防,先贵者却笑我突然弹冠。
相知:互相知心的朋友。
按剑:以手抚剑,预示击剑之势,表示提防。
朱门:红漆大门。指贵族豪富之家。
先达:有德行学问的前辈。
弹冠:弹去帽子上的灰尘,准备做官。
颔联,白首相知尚且如此,其他的人就不用说了。相知成仇,先达不用,说尽了世态炎凉,当是实有所指。
前四句关键在“笑”字。弹冠”本为援手荐引乃同契之义,此处则反用其意。
世事无常,人心难测,即便是一路走来的挚交好友,也会有互相提防反目成仇的时候。
而那些先发达的,往往会耻笑后出仕的,或轻薄排挤,或落井下石,哪里还敢指望得到提携引荐呢,所以,至于其他的,那就更谈不上了。
草色全经细雨湿,花枝欲动春风寒。
颈联的意思是,野草新绿全经细雨滋润,花枝欲展却遇春风正寒。
经:一作“轻”。 花枝:开有花的枝条。
颈联是即景即情,从户内至室外,为酌酒时举目所见,由世态炎凉,人情翻覆展示天地无私,万物亲仁,豁然呈现一新境界。
小草得到雨露的滋润,变得生机勃勃,花儿却遭到春寒侵袭难以绽放,花草尚且有如此遭遇,何况世态炎凉,不说也罢。
被王静安先生誉为“摄春草之魂”的“细雨湿流光”,诗人用以描写映窗草色。
禅宗关于“心动”“物动”的著名偈语,诗人借以描绘照眼花枝,即使单纯作“景语”看,也属上乘。
而其蕴涵则在“全经”,“欲动”,由彰显至深密,从象外到象内,大千世界,无所不容,仅观人间之蝇营狗苟,于义愤之外,恍然顿悟。
世事浮云何足问,不如高卧且加餐。
尾联的意思是,世事浮云过眼不值一提,不如高卧山林努力加餐。
世事:世务,世上的事。
何足问:不值得一顾。何足,犹言哪里值得。
高卧:安卧;悠闲地躺着。指隐居不仕。
加餐:慰劝之辞。谓多进饮食,保重身体。
尾联的“世事浮云”与“高卧加餐”由禅意而来。“何足问”有不屑一顾的鄙薄之意,所指实有其人其事。
亦显亦隐、半儒半释的人生经历与处世态度,给王维造成巨大的心理矛盾,犹如碧潭止水,宜清心静观;但仰望高谷急湍,依旧凛然飞动,怵目惊心。
王维全部诗作均可作如是观,通过《酌酒与裴迪》一诗即可透视此种矛盾心态。
备注: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部分诗词释义及赏析资料选自《古诗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