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后饭余,有老师聊起对学生太好,学生逆反,不听话,有的还会顶撞老师,让老师下不来台;对学生不冷不热又觉得不能和这群入世未深的孩子们一般见识,毕竟教师是个良心活。
这些现象对于激情满怀的老师来说是比较苦恼之事,尤其是班主任们更是“好心被当驴肝肺”,遇见懂事的学生还会见了老师礼貌问个好,遇见自己比较拧巴的学生可能背后不知怎么咒怨老师呢?
有激情的老师可能仍然会热情似火的关心他的学生们,不管这些学生会怎么想,等学生高中毕业后渐渐就理解了老师的良苦用心,反而偶尔会牵挂老师。
只怕有些老师自己炽热的心,一腔热血给学生,有的学生难以领情,还会造成一系列班级管理的矛盾和误会。这时老师可以让自己的热情适度降温。
怎么降温呢?
先问自己想教育好学生的初心?是我把我所学坦诚的交流给学生?还是这些学生不听话,我比较生气?前者即使有听不进去的学生,但班级氛围不差,因为坦诚交流的心是相通的,学生可以从师生相互交流中感受到情感流动。而后者希望“学生听话,不好管”在强调一种管理,沟通的成分就减弱了。
任何人都不愿意被管理,被管理的过多是一个人自我意志无法伸展;这种管理对于成年人还好些,毕竟成年人拖家带口,怎么管都得先解决温饱问题,在被管理中偶尔透气吐槽,在被挤压的空间让自己喘息。
但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管得过严过死尤其是有控制味道的管理往往是学生逆反的开始。因为学生的责任感还不够强,他们不知道老师管得严格是为了他们好,他们内在空间对于管得严也缺少自我调节的可能性,所以怎样找到一个松与严的尺度成了管理的艺术?
我不太懂管学生的那些原理,也没有管理经验,但我记得上学时一个老师对我的影响。
那也是高中时代,大脑疯狂长草,还不觉得自己浪费黄金时光的时代。上课看小说,下课看小说,老师讲课板书的瞬间赶紧扒开桌兜瞄一眼。
终于这个动作被数学老师看到了,老师不动声色的继续讲课,我当时以为自己很高明,还以为骗过老师。讲完课老师走到我座位前说“你上课挺忙的呀!”我不好意思给她解释,也不是禁书,都是名著,可以看吗?
数学老师没责备我看小说,也没鼓励我继续看名著,而是说“这些书可以读,但上课还是要注意听讲的。”后来她的课我上课认真听,下课尽快做作业,有余时间可以看小说。
后来高中毕业多年,打听数学老师的消息,不是因为她是班主任与否,而是她用允许你犯错但相信你会改变的态度包容了那个年龄段逆反的学生。
她是我认为的有温度的老师,暖而不燥,温而不寒的老师。做一个有温度的老师首先把那颗对学生的热爱的心渐渐摩挲的圆润些,过热的爱有时可以照耀学生,面对青少年这类激情、自我、叛逆的群体,也许适度降温的心会让他们敬畏。道德经说“直而不肆,光而不耀。”我猜可能是坦诚而语而不肆无忌惮,发出自己的柔和光而不是咄咄逼人的直视。
做一个有温度的人,而不是做一个有热度的人,仅一字之差做人、做老师的境界却有了天壤之别。热度里是不气我自己还没有化解的情绪情结,这种自己也不知道的过度的助人情结会让人(学生)不舒服,管理也好,相处也好都会给自己想为别人付出的期望大打折扣。
有温度的人或者老师意只是用自己的温暖散发着自己的魅力,久而久之与你相处的舒适感自然让学生心悦诚服,人际交往也好,班级也好,自然也会到了一个相对舒服的状态。
做有温度的人,让自己内在力量渐渐感染自己,感染环境,而不是过度控制外在的人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