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师辅导家长实战指导笔记:
1.1聚焦问题:
——最近困扰您的问题是两个孩子总闹矛盾,您希望知道如何让他们和谐相处,对吗?
1.2确认行为:核实家长教育行为(手段)及孩子表现。
——请问当孩子之间发生矛盾的时候,您具体怎么做呢?
1.3同理家长:肯定一切期待的合理性,共情家长,构建良好关系。
——嗯嗯,我们期待孩子和谐相处,尤其是累了一天回到家,两个孩子吵吵闹闹,还来找我们“告状”,我们希望赶紧平息矛盾,我很理解您的心情。
2.1认知绊倒:注意区隔目标/结果/手段,引导家长发现其围绕“限时结果”的“教育手段”已经失效。
——当孩子找您来“告状”的时候,您说每次不得不充当“法官”的角色,告诉孩子谁对谁错,但是这样做,咱们有没有让孩子学会处理矛盾,和谐相处呢?
2.2Aha时刻:引导家长对孩子换位思考/对过往行为的反思(类比/共情)。
——如果您是哥哥,每次自己和妹妹有矛盾,爸爸妈妈都会给妹妹“撑腰”让自己道歉,那以后遇到问题,您是不是也不愿意告诉父母,并更讨厌妹妹了呢?
2.3转念换靶:明确“教育目标”,聚焦实现教育目标的路径。转念换靶,也就是把家长从紧盯“限时结果”的短期教育主义者,转换到追求“教育目标”的长期教育主义者的路上。
“转念”转的是什么呢?往往是真正信任孩子接纳孩子的儿童观。
“换靶”换的是什么呢?往往是【教育目标圈】,从紧盯着教育目标圈的外圈,只看孩子的外在表现,转到关注教育目标圈的内圈--内在品质和自主自律,为孩子的【i爱感、自主感、能力感】加分,往往后面的养育行为也水到渠成了。
——您是希望孩子每次遇到矛盾就找您解决,或者自己生闷气忍着(短期主义),还是希望孩子学会独立解决问题,不委屈自己,也学会为他人考虑呢?(长期主义)
3.1读懂家长:指出家长当时的情绪状态,进而判断家长焦虑感的深层根因(环境因素/性格特质/认知局限),调整家长心态。
——哥哥这样做,其实不是哥哥自私自利,太小气,根据认知发展的规律,他这个年纪还难以做到换位思考,从他人角度考虑问题,所以我们需要理解孩子发展的阶段性特点。
3.3分析环境:从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交环境等角度寻找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
4.1指明方向:
—那么我们首先要信任孩子,给孩子尝试解决问题的机会;另外我们也要注意家庭氛围和亲子关系。
4.2给出方法:针对家长当前的教育问题,给出针对性的、落地的、具体的当下就可做的实操方法。
——下次孩子遇到问题来“告状”的时候,您可以先共情孩子,然后引导孩子自主解决问题,比如说:妈妈看到哥哥不给你玩他的玩具,你很伤心、生气……这时候可以抱抱孩子(给孩子关爱感加分),等孩子慢慢平静的时候,我们可以试着说,但是哥哥这个时候也想玩,咱们怎么办呢?(给孩子自主感加分),如果孩子想不出来,我们可以一起想想办法,比如和哥哥沟通,可不可以交换一下玩具,或者你想去玩别的吗?比如画画怎么样……(给孩子能力感加分)
4.3 跟踪反馈:询问家长实践的效果,及时鼓励或纠偏。
跟踪反馈,是在家长实践之后,我们可以问问家长效果怎么样,如果家长有好的反馈,我们及时鼓励;如果家长遇到新的问题,或者实操的过程做的不对,比如把“放手”做成“不管”,那么需要纠正。头脑l
——您上次说的两个孩子总闹矛盾的问题目前怎么样了?上次您说尝试一下新的做法,您是如何做的,孩子当时的反应是什么呢?
5.1育儿先育已:不断唤醒家长对孩子的同理心,直至换位思考成为本能。
育儿先育已,这是一个持续成长的过程。
——嗯,孩子就像咱们的镜子,有时候我们遇到的育儿问题,也是在不断提醒我们,需要觉察和自我成长。
5.2持续学习:鼓励家长不断突破自身认知边界,以获得更多对未来的掌控感,从而对抗不确定性带来的焦虑感和不安全感,坚持践行长期主义教育,防止重回老路。
——是的,孩子的社交问题,也和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息息相关,如果对这方面感兴趣,您也可以和孩子读情绪方面的书籍、绘本,作为家长,咱们也可以多看看孩子情商发展的书籍。
5.3触类旁通:引领家长将育儿所学所悟,能触类旁通运用到家庭关系、事业成长中,创造更美好的生活。是的,这个过程中,重要的是咱们提到的换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