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中文师范专业大四,大三的时候【形式逻辑】考了85+,所以胆敢选修了一门【叙事逻辑】,上课以后发现非常有趣,也能锻炼思维。【叙事逻辑】是一种解读文本的非常棒的工具,这里把上课笔记给大家分享一下。(每周一节课,可能更新比较慢)
第一讲 叙事逻辑漫谈
(主要是基础性梳理和内容简介)
问题:【叙事逻辑】是什么?
属于【叙事学】的一种,归根到底是文艺理论的范畴,关注文本背后的形式。
一、叙事文本的类型
1.虚构的叙事文本:
a.网络虚构
b.非网络虚构
2.纪实的叙事文本:
a.历史性纪实
b.现实性纪实
▲思考:虚构与非虚构之间有鸿沟吗?
怀特的《元历史》认为虚构与非虚构之间没有本质差别,历史文本、现实文本中体现的是“胜者”的话语权。
☆这个问题在我后来选文本的时候也有思考,我可以把新闻拿来分析吗?我可以把作家生平拿来和他的小说一起分析、然后对比吗?☆
▲网络虚构带来的:
1.软件威胁:电脑软件可以写小说——例《出卖》
2.超文本:
a.超文体(唐代小说就有,有诗歌)
b.文字与图像结合
c.超媒介(听觉、嗅觉、视觉、触觉)
(说实话,我对【网络虚构】存在疑问)
▲原来我们认为作者创作【文本】,有了读者以后才成为【作品】,如今文本本身也有读者的参与。例1:作者创作扑克牌形式的《作品一号》,读者洗牌打乱以后成为《作品二号》,作者与读者可以共同创作。
▲传统的虚构叙事文本有哪些?
1 故事(神话、民间故事、童话)【叙述“历险”,重点在说什么】
2 小说【叙述的历险,重点在怎么说】
3 影像(影视剧、图画书、动漫)
4 戏剧(话剧、歌剧、音乐剧、戏曲)
5 叙事诗(史诗等,唐诗、宋词多叙事)可参考吴世昌的《宋词小令中的叙事性》
二、叙事文本的传统批评方式
1 传记式批评(作者神话)
2 读者感受批评(读者神话)
3 社会历史批评
↑这些传统批评是外在研究;当下的研究应当是内在研究,即研究作品本身。
参考:M.H艾布拉姆斯《镜与灯》,思考世界、作者、作品与读者,四者间的关系。
可爱的老师还把M.H艾布拉姆斯的四者关系图给升级了一下:
到这里都是基础性的梳理,还没开始正题,不过别着急。
三、叙事文本的文学性研究
1.俄国形式主义:
首先区分了故事与情节,相当于区分了内容和形式;
“陌生化”理论,读者的喜新厌旧推动了文学的创新。
2.美国新批评:
最大的贡献——文本细读法,意在对旧批评的反拨,针对的旧批评有两个方面:一是作者中心论,把文学研究变成作家生平、传记的考订;二是把文学作品当作时代经济、宗教、政治状况的图解。
他们认为“文学作品就是本体”,把阅读聚焦在文本上,提出了所谓“close reading”(细读)。
★举例:
文本:“醒来吧/在静夜这只水钵之中/黎明投掷进的石头/已使群星惊飞”(《鲁拜集》)
3.法国结构主义
①二元结构:二元对立、二元对应
②1966年法国《传播》杂志第八期专刊“符号学研究——叙事作品结构分析”
③叙事逻辑是叙事学的核心内容,它侧重于从功能、模式、序列、符号等方面探求叙事文本背后的故事的奥秘,以及讲故事的奥秘。
四、叙事逻辑的研究对象
★先讲一些关于【叙述逻辑】的内容:叙述,可以从层次、视角、时间、空间几个方面来把故事变形,看图:
★时间变形:
以《枫桥夜泊》为例: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请先把诗中的【时间线索】整理出来:
[月落]应该是夜晚要结束了;[渔火]则表明是刚刚夜晚降临时,人们还点着灯;[夜半]很明显是半夜里了,从此得出,本诗的时间顺序是错位的:
time③ 月落乌啼霜满天,
time①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time② 夜半钟声到客船。
而作者呢,从夜初降一直到夜尽,一夜未眠,可见作者的归心似箭。
★视角变形:
以卞之琳的《断章》为例:
★层次变形:
老和尚给小和尚讲故事,讲一个老和尚给小和尚讲故事的故事…….
五、叙事文本的综合研究趋势
在不离开作品本身的条件下,结合作者研究(比如,精神分析法)、读者研究(阐释学、接受美学)等多种方法。一个文本:故事层面、叙述层面、修辞层面、能指层面,这些都可以做研究。
好啦,第一讲主要就是绪论,先到这里,等我有空再整理第二讲啦~
喜欢的话,记得点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