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搬家,或者收拾房间的时候,你会不会有这样的困惑:东西这么多,要怎么收拾?这件物品该该不该扔掉,扔掉了会不会很可惜?万一以后要用到?别人送的东西要不要扔呢?
今天和你一起走进山下英子的《断舍离》,你的困惑,这里都有答案。
什么是断离舍?
断 = 断绝不需要的东西
舍 = 舍弃到处泛滥的破烂儿
离 = 离开对物品的执念
1、通过收拾物品来了解自己,整理自己内心的混沌,让人生更舒适的行为技术。
2、断舍离的核心主角是自己,而不是物品。主语永远是自己,时间永远是现在。
3、断舍离与整理术、收纳术最大的区别就是,断舍离并非绝对要把房间弄干净为目的,而是通过收拾的过程了解并喜欢上真实的自己。
如何断舍离?
断离舍的过程就是“减少、分类、收纳”的过程。入口是“断”的闸门,出口是“舍”的闸门。
断 —— 物品要用才有价值
> 从不穿的衣服着手,去除自己的执念。
> 捡便宜心理和折扣的陷阱。想买的冲动时,多问“是不是真的适合自己。”
>“每次主义”就挺好,够用就好。只添置必要的东西
舍 —— 物品在此时、当下,应出现在需要它的地方
提高收拾动机:减少物品 = 只要能彻底地收拾,就根本不需要整理、收纳了。
通过改变仅占4%-15%的“看不见的世界”,让“看的见的世界”一起发生变化。
1、 收拾没有用的破烂,破烂儿分3类:
(1)不用的东西 :充满咒语般的能量。
(2)还在用的东西 :则像一堆混乱的淤泥。
(3)充满回忆的东西:散发着强大的气场,可能还寄宿着负能量。
2、“需要、合适、舒服 ” 代替 “ 不需要、不合适、不舒服 ”
3、从哪开始扔?
只集中于某一场所,把它搞完美。
从能用多少时间出发,来选择今天进行断舍离的场所。
4、要从什么开始扔?
从“怎么看都是垃圾”的东西入手。
第一步:需不需要?
第二步:舒不舒服?
扔掉时要说“对不起”和“谢谢”
把东西送给别人时,要说“请收下”,而不是施舍语气的“给你“
离 —— 物品处于恰当的位置,才能展现美
(1)三分法:最多分成3类,多了就不便于选择。
(2)七、五、一的总量限制原则
> 看不见的收纳空间只能放满七成,剩下的三成是物品的出入通道。
> 看得见的空间只能放满五成,因为东西太多,影响美观。
> 装饰性的给别人看的收纳空间,只能放一成,也就是最低限度地放东西。
(3)打造物品外观形态的两大原则
> 只需要一个动作原则,最方便快捷地取用物品。
> 自立、自由、自在法则
自立 —— 让物品能立起来
自由 —— 选择的自由,便于选择
自在 —— 指听话,不能立起来的可以卷起来
断舍离的级别
利用物品不断提升自己,放开执念,人才能更自信。尝试用高于自我形象的物品
断舍离并非提倡清简的生活。
不管食物还是其他东西,都只买当季的。
更多看不见的变化会发生。
后记
看这本书,是想学习如何断舍离。看完这本书后,还是挺有收获的。其实生活中很多物品一直都尘封在一些看不见的角落里,比如很多衣服、鞋子,其实1年都没穿几次。当然不能把书里所有的方法都生搬硬套,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慢慢在实际生活中尝试用断舍离去改变物品与自己关系,作物品的主人。尽量选择需要、合适、舒服的物品,将那些用不到又还可以用的物品可送给需要的人,让物发挥它的价值,尝试用高于自我形象的物品,利用物品提升自己的品质。
期待那些看不见的变化发生。
如果你喜欢我的分享,别忘了顺手点个❤ 哇,鼓励下我哟,爱你么么哒(づ ̄3 ̄)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