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更有梦书当枕,千里怀人月在峰”,据说是清代大学者纪晓岚的诗句,我没有仔细考证过,不过,不管是谁说的,这已经无关紧要了,能够品味这样简单安静的句子,本来就是幸福。喜欢这句诗,却是因为它道出了人生的一种境界,那种洒脱和静谧,在今天看来,却是难求了。古人因为条件的限制,反而把人生的诗意享受完了,只把空虚、无聊、嘈杂之类的,留给今人,让今人感觉压抑,想说什么,古人大都说过了;何况自己说与不说,都难以企及,或者说达不到那种境界了,愈加愤懑和无奈。
其实,自己似乎遗忘这句诗好久了,首先是这样的生活已经渐行渐远。曾记得,在上学时期和工作的前十几个念头,这样的日子倒也是常规。要是遇到一本好书,总是争分夺秒地看着,几乎要一口气读完才会罢休。晚上躺在床上,直看得不知什么时候,书落在枕边,自己还在梦乡中品味书香呢。有时候,一觉醒来,恍然大悟,赶忙找过来,接着读。最恼人的是停电,看得水起风生,忽然陷入黑暗,那种窒息和急躁,都是源于没法看书。于是乎,平日里床头总是备着蜡烛的,以备不时之需。
也许书还有辟邪之用吧,在民间的观念中,晚上做恶梦产生梦魇,与邪气侵入人的心神有关,所以,长辈总会在你睡觉的时候,嘱咐你在枕头下面放一本书,那样就会一觉天亮而不至于梦魇,那可是真正的“三更有梦书当枕”呀。要说现在的人,躺在被窝,手中抱着手机,昏昏沉沉,还意犹未尽,那应该是和“梦魇”相似甚至已经有甚于“梦魇”了,要是放一本书在枕边,随意翻看几页,岂不是“辟邪”的良方?
许久之后,终于想起这句诗来,还是源于前几天有一晚上的经历。那天晚上,从外面转悠回来,看见沙发上堆放的杂志,随手去过一本,翻阅着。其实杂志堆放许久,只是每晚黏在手机、电脑,冷落了它们。当时翻阅,也是出自一种花了钱订阅了之后的补偿心理吧。谁知破天荒没上网,看书竟也有了滋味,不知不觉,酣然入梦,醒来已是凌晨两点多,只觉得好几年来,尤其是有了手机、电脑上网之后,竟没有这样香甜如梦过,这也许要归功于书了吧。我们现在的浮躁、无聊、焦虑的“失眠”生活,看来还是要靠书来疗治,正如刘向所说,“书犹药也!”
“千里怀人月在峰”,说的也是人生的另一种境界,不过,表面上看“三更有梦书当枕”和“千里怀人月在峰”是不相关联的,但从两句诗描述的境界来说,都有人生静谧、美好、悠远的滋味。夜来风雨声,墨香沁心脾;对月酌清酒,相思青峰上。安静地读书,安静地思念,风雨不入耳,明月知我心,那是多么美好,多么惬意呀!只是这种意境,也是被手机、电脑撞击得支离破碎,失去了那种原汁原味,掺杂了高科技的怪味,没有了悠长的回味,没有了明月青峰的陪衬,瞬息之间的直达,想在若干天若干年之后回味咀嚼,已是荡然无存,风过无痕。要是遇上古人,鸿雁千里寄素笺,月下独酌盼相逢,这种感情的煎熬,都是那样的从容,哪怕“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却依然“我寄愁心与明月”,豁达、洒脱得让你无地自容。
从这一点来看,我们逐渐失去的表达能力,是喜是忧,亦或是喜忧参半呢?在靠书信沟通的年代,我们铺展开一方信笺,握着笔,思绪千言,落笔半语,在遣词造语、字斟句酌中,感情的漩涡,在升华,在沸腾,当小心折叠起耗费了无数心血的信笺的时候,我们何尝不是在珍藏感情的芳醇?要是现在,面对手机或者网络,哪怕我们表达得多么酣畅淋漓,声情并茂,但真正值得你在闲暇之余,回味无穷的还能有多少呢?也许我们的头脑和思想中,也早被植入了“程序化”的“软件”,无暇让语言从思想中过滤,也无暇让情感在月光下生辉吧。就连我们好多时候与亲友的相聚,也变成了美酒佳肴的拼盘,味道很浓,浓得让你失去了胃口,哪像“花间一壶酒”,甚至一杯清茶,却情谊无限的恬淡、自然呢?“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千秋功业,都会被风吹雨打去,人生还有什么放不下呢?
平生好多累,只缘不自在。要是我们能够静下心来,捧起一本书,也许就不会失眠;要是能够慢下脚步,铺开一张纸,也许就更加真实。人生的诗意生活,不只是写在诗词中的,更是要我们亲自去栽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