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理财市场的情绪,用草木皆兵形容也不为过了。
部分违规网贷平台和资产管理机构恶性退出,跑路、失联、兑现困难,让投资者的信心崩溃。加上热衷博眼球的媒体非得把累计成交量写在标题里,以突显体量之大、影响之广,动辄写上“百亿平台暴雷”、“XX万投资人无眠”,也不管实际应兑付的余额是多少,一顿火上浇油,让投资者更加惶恐。
蜂拥兑付,殃及池鱼,连带着跟网贷平台合作的企业也遭殃,便利店“邻家”还有智能路由器公司“极路由”就跟着陪葬,还有许多P2P平台在投资者挤兑的情况下面临流动性危机,不得不良性退出,关门清盘。
近来「股权质押」这四个字也常常跟各种惊叹号、“爆雷”、“闪崩”、“爆仓”等字眼放在一起,加上此前有一波上市公司债务违约潮,二者结合一联想,投资人的心又是一阵凉凉:不知道自己买的理财产品会不会又踩了什么雷?
▲关于股权质押的报道基调看着令人心惊
先别慌,让我们先来搞清楚什么是「股权质押」。
「股权质押」,是指出质人以其所拥有的股权作为质押标的物而设立的质押。按照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有关担保的法律制度的规定,质押以其标的物为标准,可分为动产质押和权利质押。「股权质押」就属于权利质押的一种。因设立股权质押而使债权人取得对质押股权的担保物权,为「股权质押」。
上市公司股权质押,一般是上市公司股东将股票质押给券商、银行等金融机构以获得资金,一般获得的资金会低于质押股票的市值,股票质押获得资金和质押的股票市值的比例即质押率。一般来说,上市公司「股票质押」按照融资对象可以分为:一般股票持有人融资、上市公司财务投资人和战略投资人融资、上市公司大股东融资。按照质押方式,可以分为场内质押和场外质押。
其中一般股票持有人、上市公司财务投资人以及战略投资人,大多不参与上市公司的日常经营,其股权质押融资的目的与上市公司经营发展无关,而与自身其他业务经营、资金周转相关,因此,针对这两类融资对象的风控评估更类似于其他的抵质押贷款,此类贷款产生的资产质量取决于:融资主体信用、资金用途、经营能力等,即第一还款来源的质量,其次才是抵质押物质量,即质押股票的价值、股价走势等。
第三种融资主体,即上市公司大股东进行股权质押融资,情况会复杂得多。经常在新闻媒体上“搞事情”的股权质押融资事件,往往也是大股东质押融资。
最典型的案例就是“一路蒙眼狂奔,追求生态化反”的贾跃亭。从2014年开始,贾跃亭便频繁将持有的乐视网股票质押给各大券商,在几乎质押了自己持有的全部乐视网股票之后,贾跃亭最终还是爆仓了。
乐视网并不是个例,这边厢贾跃亭还没有脱离危机,那边厢又有一家公司上演了类似的剧情:7月6日,暴风集团发布公告称,控股股东、董事长冯鑫所持有的327万股股份被法院司法冻结,涉及股份占冯鑫持有公司股份总数的4.65%,占公司总股本0.99%,起因是暴风集团与中信资本围绕暴风魔镜相关业务产生的股权转让纠纷。
暴风集团在上市之后,将“上市公司+PE”的模式发挥到极致,据投中网不完全统计,暴风集团上市后分别与中信集团、平安集团、歌斐资产、前海梧桐、惠泽资产、国富大通、光大资本等机构合作发起了不少于六支产业基金,总规模在20亿以上。暴风魔镜、暴风体育和暴风TV是资金的重要投向。
与乐视网类似,暴风集团上市之后在主营业务之外大举扩张VR、体育等业务,重金投入却难以在短期内获得回报,摊开的宏图开始反噬,把暴风集团以及冯鑫都拖下泥潭。目前,冯鑫共持有暴风集团21.34%的股份,约7032.24万股,累计质押股份6705.11万股,占其持有的公司股份总数的95.35%。
贾跃亭和冯鑫就是第三类融资主体,大公司股东股权质押融资的典型案例(当然也是反面案例)。
大公司股东股权质押与一般持票人、上市公司财务投资人以及战略投资人股权融资不同之处就在于,其质押物是不完全的。大股东质押所持公司股票,如果是为上市公司本身融资,那么质押物作为第二还款来源,与第一还款来源的风险是同步的。本质上来说,大股东通过股权质押为上市公司输血,是不完全的抵押贷款。如果大股东股权质押后资金用途是上市公司以外的经营,第一还款来源和第二还款来源的经营者都是大股东,所以仍然是不完全抵押。
通过股权质押获得融资之后,由于股价会随市场波动,因此融资金额和抵押的股票市值的比例会变化。股票下跌时,融得资金/抵押股票价值总额的比例会提升,甚至于有可能出现抵押物市值少于融得资金的情况。因此出资机构一般会设置警戒线和平仓线,当股价跌到一定价格时会出发警报,当股价跌到平仓线是,出资方会要求抵押方补充抵押物或者现金,否则将强行处置抵押物平仓。
一般来说,警戒线为150%-160%(抵押物市值/融资额=1.5-1.6),平仓线为130%-140%(抵押物市值/融资额=1.3-1.4)。
股权质押在2014、2015年发展最为繁荣,2014年新增的质押股票规模接近1.8万亿,到2015、2016、2017年又继续新增。2014-2015年上半年股市行情好,大股东质押股票获得流动性加杠杆,2015年的股灾之后,股价下跌导致部分质押的股票到达警戒线或平仓线,大股东不得不增加质押股票,再一次扩大了股权质押的规模。
据Wind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8年8月6日,市场质押股数6304.22亿股, 市场质押股数占总股本9.89%, 市场质押市值为50755.75亿元。
因股权质押而陷入困局的大股东不止贾跃亭和冯鑫,据Wind统计,上市公司中累计质押股数排名前列的机构有银亿股份、印纪传媒、茂业商业、藏格控股、美锦能源、贵人鸟、海德股份等,其累计质押比都超过75%,银亿股份达到了81.65%。今年6月14日,当日共有19支股票出现闪崩,甚至出现跌停,与股票的高质押率不无关系。
一边是通过股权质押融得的资金投资不力,现金难以回流,另一边是股市调整,在行情好时质押股票,到现在成了更沉重的负担,大股东为了抵押物不被处置,不得不追加质押物或者付现金。即便是百亿身家的上市公司老总,面对此情此景也是焦头烂额。
行文至此,大家可能会觉得这些都是上市公司大老板和股民的游戏,作为老老实实买银行理财的小白投资者应该不会踩雷吧?
这里就不得不再展开聊聊「股权质押」的方式。按照质押方式,可以分为场内质押和场外质押。
场内质押是指在交易所内进行质押,证券公司将股票在交易所内完成质押交收;
场外质押指的是银行、信托等金融机构,通过发行产品的方式将股票在交易所外完成质押,一般会聘请券商提供中介服务,负责盯市和平仓。
券商通过自有资金做场内质押业务,属于标准化业务,对股票流动性、上市公司经营情况、质押成数有严格要求,不过对于符合条件的股票来说,其质押利率会更低,融资也会更快。
场外质押属于非标业务,相对而言要求更宽松,暂停上市股票、非流通股、限售股等不能进行场内质押的股票也可以在场外进行质押融资。银行和信托等出资方虽然有资金,但缺乏处置质押证券的专业能力和渠道,所以一般会有合作券商提供服务。从普通投资者的视角来看,场外质押的产品就是一个有上市公司质押股权的类固收产品。
不过,就在今年6月,证券业协会下发了《关于证券公司办理场外股权质押交易有关事项的通知》。
《通知》明确指出,证券公司、证券子公司及其管理的集合资产管理计划或定向资产管理客户,除了存量项目发生的补充质押除外,不得作出参与股权质押交易。同时证券公司也不得为银行、信托或其他机构和个人通过场外市场开展上市公司股票质押融资提供盯市、平仓等第三方中介服务。
该通知实施之后,只允许触及警戒线后平仓所需的补充质押产品可以做场外质押,仅限延期一年,否则其他情况不允许再做场外质押。也就是说,现在投资者基本上已经不会在市场上买到新增的、以上市公司股权质押为底层资产的理财产品,但是在此之前投资的理财产品就不好说了。
按照《证券公司参与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风险管理指引》要求,股票质押的质押率不能高于60%,即1亿股票质押最高只能获得6000万融资。如果按照60%的上限来估算,当前市场质押市值为50755.75亿元,对应的融资规模大约是3万亿。
3万亿,看起来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考虑到大股东一般不会轻易放弃公司控制权(毕竟大多数上市公司就是大股东的毕生心血),即便是从其他渠道筹措资金,也不会冒着被平仓的风险放弃质押的股权。
所以买了上市公司质押股权为底层资产理财产品的投资者也先别着急上火,重要的是搞清楚质押融资后的资金投向如何(第一还款来源可靠性),也要搞清楚质押股票的上市公司经营情况、股票流动性如何(第二还款来源可靠性)。
投资者对所投产品的风险评估还是得穿透各种嵌套分析底层,case by case地分析,不可一概而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