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冰+春蕾三幼
一、感受:
父母是主动靠近和引导孩子的那个人。前两天朋友的女儿过生日,我们好几个朋友都带着孩子一起去了,但是到了他们家以后,我发现乐乐(男生9岁)就一直在旁边坐着,谁也不理睬,后来才得知孩子说没意思,一直想回家,后来他爸爸就带他回家,听他爸爸复述的是回家后孩子第一时间就去拿手机玩,爸爸就特别生气,让孩子把手机还给他,孩子此时特别不想还,就拿着手机跑到外面,这时的爸爸怒火冲天,一把夺过来手机狠狠的摔到地上,孩子哭的非常伤心,后来他就跟孩子沟通说还要不要跟小朋友去过生日,孩子一副很恐惧样子又跟着爸爸过来了。饭后我们就在一起聊起这件事,爸爸也觉得自己不应该这样做,确实很伤害孩子,他说我也没办法,这孩子就太犟了,说什么都不听。后来我说:是不是家里有这样的人呢?这个爸爸嘿嘿一笑,说:我小时候也是这样,我说:你现在呢?他很不好意思的说:差不多吧!其实有很多父母都会觉得孩子脾气犟,不会给人道歉,是这个孩子的本性,但反观我们自己能不能做到给孩子道歉,能不能用温和的方式与孩子沟通,我们常常期待孩子乖巧可爱,犯错了能主动道歉,有事情了能主动来亲近我们,如果孩子没有被别人主动亲近的体验和身边效仿的榜样,他又怎能做到主动去亲近他人,很值得我们反思。
二、新知:
1.当一个孩子退化到前一个发展水平时,这常常是寻求关注的行为。前一段时间,京熙每次上厕所大便后,都需要我来帮他擦屁股,我说:你自己可以的。他就各种的撒娇说:我不会擦,我忘记怎么擦了。今天学习完这章后,明白了这是孩子在寻求关注,需要给他精神上的养料。
2.安全感需要里的可预知性和可预知的限制,我觉得特别重要。一个人最大的恐惧来自于未知,我们需要提前给到孩子可预知性的引导,这时候孩子心里会更踏实一些。就如同中考或高考前,如果老师会提前带学生能够到考试的地点看一看,那么学生内心的恐惧和压力就会减轻很多。
3.长期体验着不安全感和压力的孩子会对压力做出更具攻击性的行为,例如:老二经常去打扰老大写作业,如果父母没有与老二进行沟通,例如:哥哥,在写作业,我们不要去打扰他,谢谢你等等,那么等你不再时,老大会欺负老二。
三、实践:
1.当孩子的行为出现退化时,不斥责孩子,而是接纳他当下的行为,并给予他更多的关注,抱抱他,多和孩子沟通,
2.带孩子外出时,提前给孩子做好预知限制,让孩子提前做好心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