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家乡,蚕豆是一种最常见的农作物之一,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它的地位与黄豆不分上下。
冬天,把上好的蚕豆种种到地里,不多久,蚕豆苗就破土而出。田头、埂上、沟渠、堤岸……那矮敦敦、绿油油的豆苗一行行、一列列,给暮冬的田野平添了几分生机。那叶片肥厚,摘一大把用来做毽子,极有份量,踢起来可带劲儿呢。
阳春三月,蚕豆开花了。 那小小的淡紫色花朵,静静地绽放在绿叶间。远看,犹如一群展翅欲飞的紫蝶, 透露出一种淡雅,一种灵气。花瓣上那黑白分明的“翼”,又多么像一只只纯真无邪的眼睛!
如此美丽的蚕豆花,总让我忍不住驻足欣赏,并吟哦一番:
春风裙摆落处,
片片紫蝶拥簇。
待到麦浪翻,
化作豆儿无数。
留步,留步,
田间盎然小路。
花开花谢后,豆荚就长出来了,而且长势很猛,不经意间青豆就能吃了。那胖乎乎的青豆荚一个个雄赳赳气昂昂地挺立在豆秆上,向过往的行人报告着成熟的喜讯。田间劳作的人们随手摘把豆荚剥了豆子塞进嘴里,嫩得清甜,会让人瞬间消除疲惫。
那时节,家家户户饭桌上都少不了蚕豆。摘半篮子蚕豆回家慢慢剥。剥开豆荚,那大拇指指甲大小的蚕豆宝宝肩并肩地躺在里面,一个个通体绿得发亮!那头顶上如一弯新月的小帽子平添了几分俏皮。每每这时,爱美的女孩儿会把剥下的蚕豆皮套在指头上,一下子仿佛戴上了翡翠指套一般,那心底的美呀,远远胜过在一旁偷嘴的小小子呢。小小子解过馋瘾之后,会闹着叫姐姐帮他做项链,就是用针线把一粒粒蚕豆串起来,好让他去模仿鲁智深呢。
我是个喜欢舞文弄墨的家庭妇女,剥完蚕豆也总爱趁机玩一把书法。蚕豆扁圆安稳,把它们一个个首尾相连在光洁的茶几上,那写出来的字啊,古朴大气,立体感十足。
青蚕豆最好的做法莫过于蒜苗蚕豆,烧熟不宜久焖,绝对只此青绿,满嘴清香。若是稍显老些,就加雪里蕻咸菜,那叫一个鲜美。再老就去皮做韭菜炒蚕豆瓣,或者蚕豆瓣蛋汤,也煞是好吃。
可惜蚕豆青春期很短暂,从上市到退市前后不过10天。为了日后不至于太想念,人们及时把吃不掉的青蚕豆摘下来剥好,先用盐水浸泡一会儿,再下锅用菜油炒这么几下,冷却后用食品袋一份份装好丢进冰箱。日后不管什么时候吃都能吃到家乡初夏的味道。
收获上来的干蚕豆大部分及时卖掉,剩下的选一些做种,其余就在农闲季节变着花样吃了。炒着吃,虽然硬邦邦的,但能锻炼牙齿和咬肌,而且唇齿飘香,满屋飘香,一路飘香。不过牙齿不好的人可不能逞能。若是桌上没菜下酒,不急,把蚕豆炒熟后再煮烂了,浇上麻油蒜泥就是一道菜;还可以把蚕豆用水浸透后闷在塑料袋里,等长出芽子来,再煮熟拌上各种佐料也是一道菜。当然还有一种茴香豆的做法,有多好吃,咸亨酒店里的孔乙己若是在世定会告诉你的。用蚕豆做的凉粉口感嫩滑又不失劲道,比豌豆粉好吃。
每年家乡正月十五闹元宵,活动都是丰富多彩,其中“炸老鼠眼”是必不可少的。炸老鼠眼,就是炒蚕豆,蚕豆在锅里受了热,就会发出“叭”的声音,大家认为每“叭”一声,一只老鼠的眼睛就被炸瞎了,“叭”声越多,瞎眼的老鼠就越多。人们对偷粮老鼠的仇恨,就这样在一阵阵“叭叭”声中消失殆尽,愉快地开始新一轮的耕耘与收获了。
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如今仍守在农村,其中蚕豆那历久弥新的味道以及给我带来的儿时记忆我是永不会忘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