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题目,来自于奶茶的一本书,《我敢在你怀里孤独》。对,我喜欢的奶茶不但唱歌好听,写的文字也是很棒的。
向左走,向右走
英国心理学家唐纳德.温尼科特认为,完美的相处关系是“窝在爱人怀里孤独”。
这种说法,不由得让我想起顾城的一首诗《门前》,想想他们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
前一种说法是从心理学的角度去阐述完美的恋爱关系,顾城的《门前》,则是在意境的渲染上下笔,诠释了一种相对无言而又内心相合的默契。好像春风与泥土之间的若隐若现的联系,风拂过土地的那一刻,沉睡的泥土从遥远的梦境里醒来,相拥而笑,一起静静的迎接一个新的四季轮回。无需多言,一切就明明白白了。
少时,总以为,爱情是应该天天腻在一起的。后来,我们发现,时间久了,自然也会有无话可说的地步。这时候,即使沉默,也可以静静躺在对方怀里孤独,恰而是爱情最美好的部分。
奶茶说,特地在家里设了两个书房,并且安置在距离最远的对角线上。每回和先生一起回家,进了门,一个向左,一个向右。去电影院的时候,俩人也常常一起出门,却坐在两个不同的影院里面,看各自喜爱的电影,看完以后一起回家。两个人都知道自己的生活空间里面有彼此的存在,却又相互不去干涉而保留一个独立的自我。我觉得这种安排听起来很棒。
一个人的孤单
一直以来,我们很努力的在群体中寻找存在感,如果有一天发现自己成为群体里面被忽视的那一个,就会很落寞,好像被全世界抛弃了一般。
而每一场时光里,都往往有这样一些特立独行的人,他们喜欢单独行动,也不参与任何的集体活动,我们以为,他们是天生的享受孤独,现在看来,也许不是如此,因为在人群中所感到的孤寂,要比一个人独处时的寂寞,来的更加难过。
所以,也常害怕参加群体活动,害怕在热闹的场合出没。热闹,总是让热闹的人更加热闹,让寂寞的人也更加寂寞。相比陷于喧闹中孤寂,反倒不如窝在自己一个人的风景里来的更加自在。
长大以后,越来越喜欢这种一个人的孤寂感。
住宿时候,我很愿意自己一个人待在宿舍里面,室友们不在,就会莫名的很高兴。好像整个宿舍都被我一个人承包了,想干什么,就可以随心所欲的干些什么,也不用担心会影响到其他人。朋友们对于我的这种想法感到很诧异,而我,只是真心的喜欢着这种一个人的自由。
毕业以后,终于拥有了我梦寐以求的一个人的房间,尽管房间是租来的,而且很小,我仍然很兴奋。这种兴奋,不单单是因为一个属于自己的房间,更重要的是我可以开展一场完整的生活,第一次完全自主的去决定自己的生活,是一件很振奋人心的事。并且这种日子,在你漫长的生命里面,是很短暂的一段时光,前有父母与室友,后有伴侣和孩子,因而一个人的时光,显得尤为珍贵。
家人准备好的一日三餐,也许方便而美味,但仍然有所拘束且无法让自己获得成长的满足感。自己独自折腾起来的日子,尽管寒酸,有时候会不知所措,却让我搭筑起生命的自由与欣喜。所以,我如此热爱着一个人的生活。
偶尔联系
一个朋友说,和闺蜜会每天时不时的发个信息保持联系,喊一声吃饭啦,睡觉啦,之类。而我,总是很懒,只有在有一些想要诉说的趣事烦事时候,才会给闺蜜们发信息,现在竟连难过的事,也不愿随时去诉说了。可能因为这种诉说,并没有让我更加轻易的去解决困扰,反而有时越讲越乱,越容易陷入胡思乱想的循环里面。
常常很久才与姑娘们聚一回,找个咖啡馆,安静的聊聊天,遇见的人,遇见的事,以及关于未来的思考与想念。就像有一句话所表达的,我想与你们虚度时光。我喜欢着这样的状态,如果频繁的保持联系,我大概会觉得很麻烦。
一起租房子的室友住在我的隔壁,隔着一堵墙,共用一个厨房和卫生间,我们常常是很多天也见不过一次面的。每天早上开始,听见进出的开门锁门声,偶尔兴致来了,俩人在门口聊上许久的天,然后,各自过着自己的生活,周末的时候,也在超市里面偶遇,然后一起小逛一会儿。总是觉得这样的生活,便足够美好了。
尾
陈绮贞说,能够一个人生活得很好之后,你才知道该怎么跟别人生活在一起。对于亲情,友情或爱情,适当的空间都是一种很重要的存在。我们可以相知,相爱,但我们依旧需要保持自由和永恒的新鲜与神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