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一次说走就走的徒步,品味北京城最别致的味道,领略北京城最古老的一面,北京中轴线,你值得徒步。
北京中轴线,它是古代北京城市建设中最突出的成就,是世界城市建设历史上最杰出的城市设计范例之一。
中国建筑大师梁思成曾赞美这条中轴线是“一根长达八公里,全世界最长,也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穿过全城。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前后起伏、左右对称的体形或空间的分配都是以这中轴线为依据的,气魄之雄伟就在这个南北引伸、一贯到底的规模”。
出发
在网上找一些攻略,研究一下大致的路线,一个人,一个背包,一个明媚的日子,就可以出发了。
中轴线徒步路线:中轴线从南边的永定门开始,一路向北,路上会经过天桥、大栅栏、前门城楼、天安门城楼、故宫、景山,一直到钟鼓楼,全程有7.8公里。
随时查阅地图,随机调整路线,边徒步、边听歌、边赏景,最为惬意。徒步时的背景音乐,建议找一些京味儿浓厚的音乐,比如网易云音乐的歌单《北京胡同京韵京味》中的歌曲。
11月30日,9:20-13:30,4个多小时,7.5公里,我的速度缓慢,仅仅走了中轴线的一半,这是因为我的随性和散漫,遇到胡同就拐进去一探究竟,因此不断的偏离预定路线,耽误了大量的时间,不过最终还是回到主路线上。
我的大致路线是:学校-->钟鼓楼-->地安门外大街-->烟袋斜街-->银锭桥-->前海沿路-->金锭桥-->前海沿路-->荷花市场-->地安门内大街-->景山后街-->景山西街-->故宫护城河-->天安门城楼-->学校。
钟鼓楼
8:30,冬天的早晨分外清冷,一大早就从学校出发,前往中轴线之行的起点:钟鼓楼。
钟鼓楼是坐落在北京市南北中轴线北端的一组古代建筑,在元、明、清三朝,钟鼓楼作为古都的报时中心,鼓楼置鼓,钟楼悬钟,昔日文武百官上朝,百姓生息劳作均以此为参考。
9:20,抵达地铁鼓楼大街站,沿着旧鼓楼大街往南走,沿途你会遇见很多胡同,可以溜达进去品味一下胡同文化。
由铃铛胡同进入,一抬头就可以看到中轴线的第一站:钟楼。
蓦然回首,鼓楼就在身后,两楼前后纵置,彼此呼应。
钟鼓楼文化广场,发现一群花枝招展、活力四射的北京大妈,此外一辆贴着“囍”字的三轮车安静的停在胡同口,一动一静,趣味横生。
烟袋斜街
离开钟鼓楼,继续南行,沿着地安门外大街,一个拐角进入烟袋斜街。
烟袋斜街,在清末至二三十年代,街内以经营旱烟袋、水烟袋等烟具、古玩、书画、裱画、文具及风味小吃、服务行业等为主,其铺面建筑风格朴素并有北京北城特点,是北京北城较有名气的文化街。此外细长的街道好似烟袋杆儿,东头入口像烟袋嘴儿,西头入口折向南边,通往银锭桥,看上去活象烟袋锅儿。
也许是清晨的缘故,这时候游客稀少,街道上显得格外冷清寂寥,跟熙熙攘攘的南锣鼓巷相比,别有一番味道。
什刹海
在烟袋斜街里兜兜转转半个多小时后,穿过银锭桥,沿着前海旁边的小路一直向南走,一路走到金锭桥 ,偶遇火神庙和中国大运河的遗产区界桩,不期而遇皆是乐趣。
路过一个路标图,恍然大悟,原来所谓的什刹海包括前海、后海和西海(又称积水潭)三个水域。
北京市中心有“六海”(海,实为湖也):南海、中海、北海组成“前三海”。其中,南海、中海并称“中南海”。由前海、后海和西海组成“后三海”,又称什刹海。什刹海也写作“十刹海”,四周原有十座佛寺,故有此称,清代起就成为游乐消夏之所,为燕京胜景之一。
然后我又绕到对面,转了一圈,最后从荷花市场的牌坊下离开什刹海。
在路上
地安门东大街北边开出一条小街:白米斜街,隐藏有张之洞的故居,意外惊喜。
11:30,行走了两个多小时,又累又饿又冷,到路边的护国寺小吃来一碗老北京炸酱面,休息一下。
小憩之后,精神抖擞,再次出发,接下来,地安门内大街-->景山后街-->景山西街。
大红的“囍”字,斑驳的城墙,诉说着一段新旧交替的故事。
景山公园
从景山公园西门买票进入景山,登到最高的万寿亭上,俯瞰紫禁城的全景,有一种指点江山的感觉。
景山公园,原为元、明、清三代的皇家御苑。景山高耸峻拔,树木蓊郁,风光壮丽,为北京城内登高远眺,观览全城景致的最佳之处。
明代兴建紫禁城时,曾在此堆放煤炭,故有"煤山"俗称。明永乐年间,将开挖护城河的泥土堆积于此,砌成一座高大的土山,称之为"万岁山"。
清顺治十二年(1655),改名为景山,景山之称含意有三:首先是高大的意思,《诗·殷武》中有"陟彼景山,松柏丸丸";其次,这里是帝后们"御景"之地;最后,有景仰之意。
在路上
景山公园正门对面就是故宫北门,沿着护城河往西边走,过了西北角楼,上北长街,转西华门大街,路过西华门,转过西南角楼,沿着一条幽静的小路,继续向天安门城楼的方向前进。
终点
13:30,四个多小时的行走,最后止步于天安门城楼,由天安门返回学校。中轴线之行完美结束,乘兴而来,载兴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