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1 柳比歇夫之谜
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柳比歇夫(1890—1972),苏联昆虫学家、哲学家、数学家。他著作等身,一生发布了70余部学术著作,覆盖了分散分析、生物分类学、昆虫学等。他之所以为人所熟知,却另有原因。本书是柳比歇夫的传记,作者俄罗斯著名作家格拉宁,将带领我们逐步走近柳比歇夫,从发现他的成功秘密,到更加了解这个人本身。
本书的目的不在于阐述柳比歇夫的思想或者衡量他的贡献,让作者感兴趣的是另一个问题:柳比歇夫一生做了那么多事,产生了那么多思想,他是怎么做到的?他用的是什么方法?真正引起作者关注的,正是这个核心,这个方法。它是自然而然地形成的,而且几十年来它获得了精神上的力量。因此,它也成为了柳比歇夫工作与生活的骨架。这个方法是柳比歇夫的一个创举:它保证了他高超的效率和旺盛的生命力。
DAY2 从柳比歇夫日记里学到的
柳比歇夫的日记把它们称作时间统计更合适,其实是在统计他的时间支出。他每个月月底都要做小节,画图列表;年终时根据每月小结做一份年度总结。可以设想,他每天晚上睡觉前都会回想自己的一天,把时间花在什么事情上。
时间统计帮助柳比歇夫更精确地掌控时间。“(对于时间)我不能说我一点也没有浪费,但我总是心中有数,我浪费了多少,是怎么浪费的,为什么浪费的。”
不是要做英雄去震惊世界,而是要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不是要无视人性的弱点,而是要正视、追求人性。因此,柳比歇夫过的不是英雄主义式的一生,而是脚踏实地的一生。
DAY3 柳比歇夫的时间统计法
不应该单纯累积工作时间,而应该正确利用工作时间,从时间中去找时间。
做计划最难的是如何安排一天的时间,需要规划时间,使一切各得其所。要学会不受环境干扰,这个方法需要依靠经常的计算和检查,因为没有计算的计划是盲目的计划。
应当学会计算一切时间。时间统计法不承认有什么时间是不能利用的,所有的时间一样宝贵,也没有休息的时间。休息只是另一种工作的交替。
时间统计法虽然繁琐也消耗很多时间,但最为基础的动机,便是对自我的关心。
我现在正在用的记录时间app就是aTimeLogger,可以减少花费在统计上的时间。不过我还是经常忘了去计时。
DAY4 柳比歇夫其人
柳比歇夫不只是“时间统计法”的创造者,时间统计法亦是他个人生活方式、精神品质、学者特性的延伸和体现。
柳比歇夫的个人精神气质:
乐观基因:不管生活多恶劣都不垂头丧气,即使遇到生活大挫折也不轻易掉眼泪;争论基因:爱与人抬杠讲理;流浪基因:并不留恋自己的故乡;反教条基因:富有自由思想,没有宗教狂热和偏见;“捞”基因:“捞一把”的基因,指的是努力获取各种各样的知识,乐而不倦;好心肠基因:心地善良,从好的角度看别人。
柳比歇夫的学者特性:不崇拜任何权威,不信仰任何原则,孜孜不倦地探求真理,同时又怀疑真理。
- 凡是读过的、看到的、听见的,他都要设法去领悟。他要把这一切都消化了,以充实自己的人生观。
- 收集材料分类整理等,这些被常人认为毫无价值、浪费时间的事务工作,实际上是有利于创造的条件。
- 柳比歇夫眼中的昆虫学,使人保留童年时代的优秀品质:天真、纯朴和容易对事物表示好奇。
DAY5 时间统计法对柳比歇夫一生的意义——他过了很好的一生
柳比歇夫每年都会写年度总结,上面记录了他读过的所有书、所有收信人姓名、看过的所有歌剧……他之所以做总结,是出于分析的必要,像每个成熟的人一样,他越来越感到时间的珍贵,而时间统计法使他崇敬时间。他一生的时间并不是他的私有财产,科研是他的使命,为了完成这一使命,他必须节约时间。时间统计涉及的是他的人生哲学和生活态度。时间统计法并不是一个节俭的工作预算,而是向时间做自我剖析,其中充满了柳比歇夫对时间崇高的责任感。
他自己对自己提出要求,自己监督自己,自己向自己汇报。
认真、勤勉、热情地工作,这还不算善于工作。因此,一个好的方法也许比热情更为重要。关键不在量上,而在使时间获得不同的质。
感悟:敬畏崇拜时间,对于时间使用具有极强的责任感,才会忠实记录时间,用好时间,把相同的时间用出不同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