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日,同学聚会,永远离不开孩子这个话题,今天依然如此。
在觥筹交错间,声讨孩子的声音逐渐增加。同学z突然对我说“你这个心理咨询师,给我女儿做做咨询吧?”“挺好的考上大学孩子,会有啥问题?”“我爸妈就是养了个白眼狼,从小带大,现在越来越懒,吃饭叫不到跟前,也不干家务,动不动还顶嘴或者是就不理你,在玩手机……”“我们大人也离不开手机啊……”七嘴八舌开始了孩子变化声讨会。
在对z夫妇的询问中,家庭场景逐步展现。从小他的女儿奶奶特别宠爱,同学的观点要给孩子创造好的条件,不能让女儿再吃自己小时候的苦日子,自己是农村家里的长子,终于考出寒门,他是家人的主心骨,大家有什么事都有他这个大哥摆平。他一边什么家事也不让老婆操心,一边又总是用呵斥的口吻和自己的老婆、女儿说话。她老婆无奈对他远而避之,对他家的亲人冷而远之。他的妈妈一直是陪着小心翼翼,在他家带大他的女儿……
我想起他女儿小时候到我家,看到我和儿子买的鲜花在插,她的眼睛充满了渴望喜欢,当时我逗她,回家时可以送你一束,她怯怯生生地说“我们家不称的。”“为什么?”“奶奶走了,家里很乱,没花瓶”我的心一震,似乎看到一个没有自己生的女人的哀怨。“妈妈没有透明胶了,用你这个胶布可以吗?”儿子这时候插话,我随口说:“再找找吧,那是妈妈的防指头裂口的胶布。”她家女儿说“能给我一个吗?奶奶的指头上有很多的裂口,还流血。。”记得很清楚当时和同学打电话讲,这是个是怎样一个冰雪聪明,单纯善良的女孩,听的出女儿被夸的洋洋得意,但是问到他妈妈的手裂口,他显然尴尬说没注意到……
今天听到他说女儿现在的状况,有些话不得不说说,现在热议的孩子是我们的镜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他们是我们投射的影子。《旧唐书·魏徵传》:“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检视我们在父母跟前的样子,如果用呵斥的方式对待父母的唠叨,用冷淡对待亲人节日的问候,用躲避处理家里的矛盾,孩子可以从我们这里习得的处理关系的经验就是这样。
在过去的案例里,父母带来咨询的问题是:孩子不听话,叛逆,不好好读书,懒惰,总想玩手机游戏,沉浸在网吧不回家。经过咨询,孩子们用沙盘游戏和绘画艺术呈现的家长。爸爸懒,打手机游戏,或很少见到爸爸,很少陪伴他。。(爸爸们的理由,工作那么忙,赚钱那么辛苦,回家想放松放松),有个男孩的话我记忆犹新:‘他们在看电视手机,凭啥让我去读书,我也累啊,我也想放松放松。”
为什么我们觉得从小懂事、单纯善良的孩子变了?不完美的父母凭什么要求自己的孩子成为一流的孩子?父母可以对自己的所做所为负责任吗?步入中年的父母,发现自己原来的愿望实现起来有一定的差距,潜意识就投射到孩子身上,觉得自己没有做到的,按自己要求孩子去做,抱着可能会更好的期待。把自己的潜意识提出来用孩子的具象化来体现满足自己约束……
可是孩子是个独立的个体,TA有自己的意识和自己的认知,TA要对他自己的人生负责,TA想捂起耳朵自己思索,就出现中年危机与青春期的碰撞!
对于孩子已青春期阶段的家长,我个人认为想要改变孩子要先改变自己,萨提亚模式治疗信念:“我们不能改变过去的事情,但是可以改变它们对我们的影响,改变我们应对问题的方式。”用萨提亚女士提出的“冰山理论”,接纳自己和家庭过去已发生的不完美,从自身检视深入了解自己和孩子的‘冰山,彼此的深层观点和期待,找到共同的渴望点。接受孩子长大走远的背影,接受到来的空巢事实,相信父母不会再咬牙切齿的申述孩子的问题,少些抱怨多些理解,在任何特定的时间,父母都要尽起所能地做到最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