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果有一天让你放弃高薪且安稳的工作,几乎没写过什么文章,而且在接受很少写作训练的情况下,辞职专心去写作,你会这样去做吗?
但在现实生活中真的有人会这样去做,她现在已经成为一个很知名的作家,但当她回忆的时候“我的内心极为害怕,觉得自己已经义无反顾的跳下悬崖,却又不知降落伞会不会打开,没有人希望浪费生命,我原本可以好好开创一番事业,却放弃自己的专业,家人原本非常以我为荣,但我所做的一切都太疯狂了”。
于是在某个月周一的上午,她开始了新的生活,每天早上6点在书桌前制定计划,每天从早上开始一直写到中午,然后休息二十分钟再回去继续工作,她说“我很早就知道若不尽情抒发会满心不舒服,因此我总是努力的写把它看作一份正当工作,不会拖拖拉拉。”从她擅长的领域开始写起,在花了三个月的时间写完后,她又着手开始写另外一篇,在写作生涯的头一年里,有一些小小的成就。她越写越有信心,最终完成了一部长篇小说,但是她觉得写得不理想,便把它锁在抽屉里,接下来便进入了所谓的黑暗时期,调整好自己的期望,重新出发。最终他的文章被版权代理人看见,与她签约,书出版以后获得好评如潮。也登上了各种冠军宝座,还被评为年度最佳书籍之一。
这听起来有点像丑小鸭变天鹅的故事,但是她的成功绝非侥幸,在辞去工作开始写作,她整整花了十八年的时间。
2.
关于天才,一般人总认为与“早成”密不可分,我们总觉得真正的创意必须基于年轻人的清新与奔放。比如莫扎特21岁便完成了他的划时代的《第九钢琴协奏曲》 ,梅尔维尔在32岁完成了他的巨作《白鲸记》。
但是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家戴维决定探究世人对创意天赋的种种想法是否正确,他通过大量的数据统计得出,虽然很多优秀的作品都是在年轻的时候创造的,但也有很多人是在创作几十年之后才有佳作诞生,有42%是在其50岁之后才有成就。
比如在国外的艺术界有两个人,一个是毕加索,一个是塞尚,毕加索是光芒四射的天才,他在二十岁的时候就画出了巨作,但是塞尚则不然,如果你前往美术馆,你会发现他的作品全是完成于艺术生涯的晚年。
天才如毕加索很少进行无止境的探索,他们一切都从观念出发,而且有清楚的念头,知道自己要往哪里去,接着便是执行。
而大器晚成者的方法却刚好相反,他们比较喜欢采用实验法,他们的目标不明确,因此过程也是暂时与渐进的。因为目标不明确,这些艺术家很少感觉自己已经成功,他们不断反复地画着同一个主题,在从错误中学习的实验过程中,渐渐改变绘画的处理方式。
3.
在中国有一位登上中国国际时装周T台的老爷爷被网友们奉为“中国最帅大爷”。他就是年过古稀的王德顺。这位79岁高龄的演员和形体表演艺术家,穿着特别设计的“东北大棉裤”,在T台上展示自己。
4.
这些大器晚成的大师不是因为性格缺陷,心不在焉或缺乏野心,而是因为从错误中学习的实验过程中,创意才能慢慢开花结果。所以每个人都有成为大师的潜质,就看你如何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