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六便士代表物质的现实的具体的东西,那月亮肯定不是代表追求理想,而是以追求理想这种方式表现出来的更高层次的需求。
当我翻开第一页,知道这是一个中年男人抛妻弃子远赴他乡追求理想的故事,我差点停下来,因为这不是一个正常人该做的。置责任和义务于不顾,自私的简直有些卑劣。当然让我放弃读它这还不够,继续读下去我发现作者行文的方式让人轻松舒服,开篇没有目录章节也没有标题引起了我的兴趣。再读下去,主角渐渐清晰,个性也低调的鲜明。他叫查理斯.思特里克兰德,抛妻弃子放在任何人身上都是重大的决定,但是放在他身上好像既简单又轻松。我想是因为他坚定,当你做好了决定并开始实践他的时候,人就开始变得轻松了,因为只有目标而没有心理负担。他性格“怪异”,因为跟周遭社会的人和事格格不入,蔑视谩骂对他好或者不好的所有人。作者总结是性格使然,但我觉得不是,是他穿过人性站在高于人性的位置之上,俯视人性驱动的种种行为,觉得滑稽可笑,自然会充满蔑视。除了高于人性的认知之外,还有两点让我心悦诚服。一是他对理想的追求,在我看来这不仅仅是追求要实现什么样的理想那么简单,而是追求理想本身成为了一种需求。他可能是觉得他应该尽最大的努力去做这件事,能达到什么样的境界,他根本不在乎。也不想证明什么,更视名利如过隙。二是他对物质生活的态度,可以说在他的眼里没有物质生活,不管多么恶劣环境,哪怕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也不能影响他行事。完全抛开了虚荣心和欲望的束缚,不畏人言就是他超越人性最好的证据。
那位荷兰画家施特略夫,他让我觉得付出是需求的一种,是另一个方式的索取。人人都有这种需求,只是被这位画家放大了。他并不可怜,他在拿他想要的东西,只是方式在外人的眼里是可怜的。
勃朗什是那位荷兰画家的妻子,她给我带来的感悟是爱能被隐藏也能被耗尽就是不能被代替,爱也不代表任何事她只代表自己,别去追求她,也请珍惜她。艺术是这本书的重要元素,在我看来所有表达自我的方式的合集就是艺术,而表达自我也是一种需求。
以下几段 深得我心:在这些人眼睛里,他只不过是一个永远缺钱花的流浪汉,唯一与众不同的地方是他爱画一些他们认为是莫名其妙的画。
我很怀疑,阿伯拉罕是否真的糟蹋了自己。做自己最想做的事,生活在自己喜爱的环境里,淡泊宁静,与世无争,这难道是糟蹋自己吗?与此相反,做一个著名的外科医生,年薪一万镑,娶一位美丽的妻子,就是成功吗?我想,这一切都取决于一个人如何看待生活的意义,取决于他认为对社会应尽什么义务,对自己有什么要求。但是我还是没有说什么,我有什么资格同一位爵士争辩呢?
乔治.瑞恩尼叫我大失所望,任何一个男人有没有这么叫我失望过。他长得也挺漂亮,身材魁梧,差不多同约翰生船长一样高,看起来非常结实。但是这一切都是表面现象。他从来也没有喝醉过,从来没有动手打过我。简直可以当个传教士。每一条轮船进港我都同船上的高级船员谈情说爱,可是乔治.瑞恩尼什么也看不见。最后我实在腻味他了,我跟他离了婚。嫁了这么一个丈夫有什么好处呢?有些男人对待女人的方式真是太可怕了。(再一次印证了大家都知道的道理,给她想要的,不是给你想给的,特别那些你以为是对她好的)
世界上只有少数人能够最终达到自己的理想。
《月亮与六便士》英国作家毛姆以法国印象派大师高更为原型创做的长篇小说,接下来我打算看看《人性的枷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