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仰望世界上那些顶尖人物的时候,总是惊叹于他们的聪明智慧,我们会觉得他们的大脑异于常人。就像阿基米德、达芬奇、牛顿、爱因斯坦、乔布斯、马斯克……总觉得人家的大脑时刻在旷野上万马奔腾,而自己却总是只是拉着磨原地打转。
其实。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的智商都是差不多的,我们的起点没有太大的距离,真正造成这之后的差异的,也许只是我们不知道怎样升级我们的大脑。
【刻意练习】
谈到升级,我们很容易想到“量变产生质变”。我们知道1万小时定理,这就是一个典型的量变产生质变的过程。“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事也会吟”,“无他,唯手熟尔”……
不计其数的治理名言告诉我们简单的重复。最终会导向一个从小白变成专家的过程。可这世界上重复劳动的事情不计其数,真正成为专家的又能有几个人呢?
所谓的1万小时定理 ,其实并不是真正的完全在重复同一个动作,那更应该是一个刻意练习的过程。也就是说这一万小时的练习过程中,我们需要的是通过不断地思考,在每一次的重复中有意识的进行迭代,才有可能把这1万小时的量转变为质。
【迭代升级】
无论是什么样的重复,我们最终的目的不是为了重复而重复。我们最终想要达成的那个目标是迭代,是升级。如果我们只是不停的重复相同的动作,我们留下的最多是肌肉记忆,或者形成条件反射。那个不称之为升级,只能叫熟悉。
真正的迭代升级,是要和最初的那个状态有所区别。每一次重复的过程中,我们总是会不断地微调和优化,这其实就是我们思考的结果。
我们最终能否迭代升级,并不完全取决于那1万个小时,而是取决于在这1万个小时中我们思考的程度。
思考的程度越深,所耗的时间越短。成为专家的速度也越快。并且,思考的方向和我们预期达到的那个目标应该是在同一个方向,才有可能真正地实现量变到质变的转变。
【思考过程】
我们思考的过程源于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随着我们对这个世界认知的不断更新,我们的思考方式和过程也会随之改变。
从前车马慢,沟通靠书信。
后来有了电,我们发电报。
有了电话线,我们打电话。
有了大哥大,我们打手机。
有了互联网,我们发邮件。
有了小企鹅,随时发消息。
随着科技的长足进步,我们沟通的方式也在调整和改变。我们不断的在思考,怎样能最便捷的与对方进行联系、交换信息、确认事项。这不就是促使我们思考过程不断升级迭代的过程吗?
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是按照现有的可实现的技术来帮助自己完成信息交换的过程。很少有人去思考,创造一种更简洁更方便的方式来达到信息交换过程的目的。
所以随大流是我们大多数人的做法,因为别人都在用这样的方式沟通,如果我们不采用这样的方式就无法和别人沟通,所以我们不得不采用这样的方式去沟通。
这是一种被动的思考。而这样的思考过程是没有办法达到迭代升级的,因为这与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
通过这样的思考过程,我们一般会得出两种结果。一是学到够用就好,和整个世界同步,这个叫做我还行;二是学到怀疑自己,变成一个时常自我否定,觉得自己和世界脱节的人,这个叫做我不行。
无论是“我还行”还是“我不行”,其实都没有发挥大脑真正的优势。整个过程中我们都是在追着别人跑,我们都是为了让自己的大脑适应现在这个社会而去思考。简而言之,这样的思考过程让我们一直滞后,变成一种始终活在过去的人。
【过程思考】
我们怎么可以让自己成为一个一直活在过去的人?我们现在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为了我们的未来。为什么我们不能成为那个活在未来的人?
我们在思考做一件事的过程中,只是基于对这件事进行思考,那么我们的思考将局限在过程中。而做成这件事所要达到的目的,才是我们真正应该思考的内容。所以我们更要围绕这着那个最终的目的进行思考,更要对“思考”这件事进行思考,从而实现将自己活在未来的可能。
当我们不断的回忆和思考我们之前的思考轨迹时,我们才有可能发现当时自己在思考过程中出现的不足,从而实现对思考的修正,并不断的修正我们的思考,形成一种思考上的迭代升级。
近年来认知科学和脑科学蓬勃发展,我们发现了镜像神经元,我们发现了神经触突,我们知道大脑就像肌肉一样“用进废退”。
通过思考自己的思考过程,我们可以实现大脑在生理上的升级。我们不是只想不做,这也许更像一个思想实验。
在现实生活中并未发生的事情,通过我们的想象进行构建,再通过对这个想象的反复的思考和验证得出的结果,会是一个不同于我们之前的大脑的思考的结果的呈现。
随着大脑的生理升级,会直接触发我们思考上的升级。我们在思考思考过程的过程中,又进一步的升级了我们的思考,同时也帮助我们的大脑进行生理升级。这也许才是我们人类大脑正确的使用方式。
从此以后,我们大可不必再去仰望那些我们觉得的智力超群的人类,其实他们只是比我们更早的升级了大脑而已。我们需要做的也许只是更多的去思考思考过程,迭代我们的思考方式和思考过程,尽快的升级我们自己的大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