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小何
图片/网络
去年双11,我第一次经历了电商人凌晨3点的加班。
今年618,我又一次经历了电商人凌晨2点的加班。
我们一个个表现出“我为工作痴狂”的样子,一边在内心默默担忧自己的发际线。
虽然第二天请了两个小时的假来补充睡眠,但一整天身心都提不上劲的样子让我觉得自己好像不再年轻了。
在连续熬大夜的第三天傍晚,我和两个部门主管一起参加了一场线上会议。开到后半段的时候,对面的人在语音里唾沫横飞地讲着,这边的人在椅子上呼呼地瞌睡着。
我坐在两位主管的对面,看着投影屏幕的灯光照在他们沉睡的脸上,一边觉得好笑,一边又同情他们。
这种大促,我们一般加班到凌晨2-3点,主管们都要陪着大领导熬到更晚,第二天很多还要照常来上班,所以我很能理解他们身心俱疲的样子。
后来我把自己的想法跟一个做运营的朋友说了,朋友恨铁不成钢地回我一句:那我还天天加班咧!你应该想想,他们坐在那个位置,领着那么高的工资,辛苦点应该的,更不用说业绩好的话他们这些领导还有巨额福利呢。
我突然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我点了点头,顿时感觉自己操心太多了。
“在其位,谋其职”说的不外乎就是这个了吧。
前两周有一个之前辞职的前辈(也是运营,后面称他为C)突然来找我谈心。他说,我想听听你们年轻人对于工作和生活的看法?
我火速回过去一句:大哥,你也是90后,你也是年轻人啊。
C回来一个哈哈大笑:不了不了,已经老了。
大概是工作了之后,受环境和工作的影响,心态就很容易变老,越来越觉得和社会作对抗是多么力不从心的一件事。
而且越是深入越发觉大多数人都是如此。
我后面回复他,我说:就我个人而言,是希望工作和生活分开的,当然针对的是工作上的事,而不是工作上的人。我希望假期的时候,不会工作来打扰我,我可以尽情地干自己喜欢的事情。
当然这放在今天的社会是过于理想化了。
后面他又抛给了我两个选项。
选项A:之前很忙碌,完全没有自己的生活,从来没有8点前回到家跟家里人一起吃晚饭,工作占据了绝大部分的时间,同时身体每天也很疲惫,薪资也不是非常多,但是高强度、快节奏的工作让人成长了很多,个人能力也提高了很多,事业处于上升期。
选项B:工作清闲,也没有人管,对比之前除了薪资是涨的,各方面都倒退了,同时这份工作对个人的事业上升好像没有什么帮助,有可能是在浪费时间,但是工作不忙碌,可以有自己的时间,自己的空间,可以去运动,陪陪家人,或者其他的。总的来说,相比之前安逸了很多。
他问我:A和B对比,是不是在走下坡路?
我不敢绝对地回答是或者不是,因为我知道,他说的这个人就是他自己,而就我目前的阅历来说,还远远没有资格去支配一个有着几年工作经历的人的想法。
于是,我回复:你现在会有落差我觉得很正常,你不用太过焦虑,你可以把它当成是人生的一次停留,或是说走上“正常的生活”,给自己一点时间验证自己的想法,也好好想一想自己后面该怎么走。
发出这段话的时候,我才惊讶自己居然也能说出这么成熟的话。
我不知道自己的话对他未来的决策是否会有帮助,但这确确实实是说出了我的心声。
记得在来这家公司几个月的时候,我跟另外一位同事吐槽,幸好我当初没有面试运营,真的太累了。
不仅要处理工作上各种机械琐碎的事情,还经常要加班到很晚。
我眼睁睁地看着那些运营们,在长期的高压工作下,失去了个人时间,也渐渐失去了生活。
三毛说,如果我突然停顿了,那只表示我在培养自己,沉淀自己,在告诉自己:写,是重要的,而有时搁笔不写,确实更重要。
我一直都相信“停留”的意义,像很多国家提出的“gap years(间隔年)”的概念,也是为了让自己在漫长的人生中有一次停留的机会,好好再享受一次生活或者是思考自己的未来走向。
不要怕停留会让自己的人生“掉链子”,在超负荷的生活压力下,它比每天逼自己做事、忙得像一个陀螺来得更有效果。
所以,当你累的时候,不妨停一停,走出去看一看,为自己养精蓄锐。
等到身心都有力量了,自然就能走得更远。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