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书籍时,我们常需自行概括总结,这无疑是学习的关键步骤。然而,我们为何要先接受学校教育再去自学呢?学校的本质应是教导我们如何更有效地自学。但现实的选拔机制往往将考试异化为终极目标,从而忽略了教育的真正目的。
进入大学,生活开始独立,我们应努力调整这一局面。首要任务是摒弃过去十余年应试教育所养成的不良学习习惯。只有这样,在大学的学习才能更为高效。我们需要从为了他人而学转变为自律的、为了自己而学。用当下流行的词汇来说,就是“元学习”——学习如何学习。几乎所有成年人在学习方法上都存在一些问题,你不妨看看以下列出的10个最常见的不良学习习惯,自我对照一下。
看看这十个坏习惯在你身上有几个?不妨拿出笔记录一下:。
第一:标准答案思维方式。总是在寻找标准答案,而不是探索自己的答案,就是自己的思考。
第二:学习方式是被动式学习。比如说读书的时候不会手里拿支笔在书上划重点,写感想,更不会拿个本子记笔记。当然记笔记又是另一个大的话题了,如何记好的笔记。
第三:在学习上害怕出错,认为出错是学的不好的表现,一个具体的体现就是,只学那些简单的,只去关注自己熟悉的,甚至在发小作文时也只能接受认同自己观点的。
第四:在学习上追求全面发展,弥补短板,而不是围绕自己的擅长学习。这恰好是应试教育所强调的,要让你不扬长,而是补短,门门科目都不能差,大学不一样的呀,所以的改。
第五:缺乏对学习的规划,不擅长管理自己的学习。初级教育那是必然的,都有老师在给安排着学习计划,但大学也不一样了呀
第六:习惯了一个人学习,很少跟其他人进行讨论式学习。初等教育的小学、初中、高中虽然经常搞小组讨论,但你回顾一下那种小组讨论是在比拼谁背诵的更好呢,还是引导同学们去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见解呢
第七:期待老师或者专家提供答案,而不是把老师或者专家作为对话的伙伴。从各种书评里面看,或者从小作文里看,书友圈里大多数内容都是在做助教一样的总结,很少有自己的思考,缺乏联系实际
第八:主要是在碎片化学习,虽然读了一些书,听了一些课,但是没有能够在这些书与书之间、课与课之间建立联系,这就是常说的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这可不是简单的给一本书做思维导图,去帮这本书作者总结他的知识结构,那是他的不是你的
第九:学而不用。好像学了很多知识,但工作和生活还是老样子。经常看到有截图读了多少多少小时书了,读了多少本书了。一般这种寻求点赞的书友,多是学而不用的用户
第十:注重结果而非过程所谓注重结果,就是在学校里看重成绩,在工作上看重业绩,但是容易忽视过程,也就是忽视一个人内在的成长。放在读书上,那就是重书评,重总结,而忽视了自己从中的启发,为自己的老问题找到了什么新答案,从书中找到了什么,自己可以迁移到实际应用中的那些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