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本文介绍了沙丘之乱前后,着重描写了沙丘之乱此悲剧的惨烈。一代雄主赵武灵王,也在此变中殒命沙丘。
自译部分
书接上回。
肥义对赵何的侍从信期说:“公子章和田不礼外表忠厚,但是满肚子坏水(声善而实恶),靠着主父的宠爱而为非作歹。可能有一天,他们会宣称得了主父之命发动政变。对此我十分担忧,经常夜不思眠,饭不思食。对他俩的提防,不可不早做防备。从今天开始,只要有人借主父之命召见大王(赵何)必须先通过我,我将以身试探,若无阴谋,大王才可觐见。”
信期允诺。
曾经,在惠文王赵何朝见群臣时,主父在旁边观察朝野,看到长子(公子章)态度懒散,却行臣礼向弟弟跪拜,便不由生出怜悯之情,于是想将赵国一分为二,把赵章封到代郡(河北蔚县),但这个计划并未最终敲定。
有一天,主父和赵何出游沙丘(河北省平乡县),分别住在两座行宫。公子章与田不礼趁此作乱,诈称以主父令召见赵何。肥义先行觐见,结果被诛杀。信期立刻帅兵血战。
公子成与李兑从国都赶到,急调附近驻军参战,诛杀公子章与田不礼,歼灭其党羽。
赵章败时,逃往主父之处,主父把他们藏在宫中。成、兑因此包围主父行宫。大军进入行宫,搜出赵章并进行了处决。成、兑当时谋划:“因为公子章的原因,包围了主父行宫。如果这时撤兵,我们岂不是搭上大逆不道的罪名?”于是继续包围主父行宫,并大声向行宫内通告:“里面的人赶紧出来,待在里面的人斩立决。”宫中之人听到后,马上一哄而散。
主父也想出来,但被阻拦,无奈只好困于行宫中 ,断了粮食补给,饥饿时只好掏雀巢鸟蛋或小鸟吃。这样支持了三个多月,最后饿死于沙丘宫。
确认了主父死亡的消息,赵国政府才向各诸侯国发丧。
赵成出任宰相,号安平君,李兑封为司寇。这时,赵何年级尚小,成、兑专政。
主父一开始立长子章为太子。后来宠幸吴娃,时常数年不出宫。吴娃生赵何后,废掉长子章的太子地位,改立赵何。吴娃一死,主父对赵何的喜爱也随之减少,所以怜悯赵章,便想将赵国一分为二,两王。犹豫未决,导致悲剧的发生。
读书笔记
1、一代雄主,赵武灵王,在沙丘之乱中活活饿死。与前文中他的豪迈气度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也造就了战国历史上一个悲剧。
2、对于武灵王的过失,史书上总结的原因是因他宠爱吴娃,废太子,立幼子,试图将赵国一分为二所致。这也是对后世历朝帝王超级醒目的提醒。
3、在本文中,我除了见证了这场悲剧,还发现一处可疑之处,就是李兑思想的转变。前文我们清楚的记着,李兑对肥义的进言,劝说公子成提防长子章,可谓大忠臣,怎么在沙丘之乱中,摇身一变,成为了弑君(可以这么说)的帮凶?
4、从价值观来看,李兑曾劝肥义托病离朝,躲避风险。那么李兑信奉的是明哲保身的价值观。在围困武灵王的过程中,不管是他自己的想法,还是赵成的劝说,有一个观点确实击中了他的心灵,那就是“以章故,围主父;即解兵,吾属夷矣!”
5、但是还是有很多说不清道不明理不清的头绪。围了主父,此等恶行不会震惊朝野,他们如何善后?长子章和田不礼在沙丘之变中并未做万全准备就发动政变,这么容易被剿灭?赵武灵王时常不在朝中,经常在外面巡游,要不宠幸吴娃,早立赵何临朝,是否宫中权力势力发生了变故?赵武灵王将赵国一分为二的打算和谁说过?这种颠覆的理念还没执行如何记录入史书,是否后人强加?肥义逝去,最大受益者变成了赵成、李兑,以动机论来倒推的话,是否细思极恐?
6、沙丘之乱很悲剧,也特别体现了资治通鉴里的刀光剑影,阴气森森的气氛,这里面也埋下了很多的疑惑(至少对于我来说)。但最后我们还是要收一下心,不能陷入这些疑点不能自拔,能放能收,从大势本质上去思考问题。
7、赵武灵王最后饿极了只能掏鸟蛋,食幼鸟。鸟窝与幼鸟以及外部的掠夺,像不像此时武灵王一家的结局呢?
8、沙丘之乱很让人叹息,大多学者认为赵武灵王如果没有因此殒命,绝对会压制秦国势力。历史上没有如果,人生也没有如果,如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