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摘录如下。
1. 真正考验一个人对生命和对人生道路认识的,正是如何面对“死亡”。从当你知道这一消息或说可能时,这个世界就好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时最容易被击碎的是自己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梦和那颗对未来充满爱但却无比脆弱的心。如果当事人自己先失去了勇敢面对并拼命努力争取的顽强意志,那么“死亡”很快就会变成现实。——任志强
2. 我常听人家说,中医把身体健康、无病无痛的人称为“平人”。健康状态保持平衡、可以平安度日,那是“平人”;健康失衡,平顺的日子开始要起风波了,生死未卜、前路茫茫,那就是病人。
3. 不知道是谁说的,有一天,当你发现你的医生看起来都很年轻,就表示你已经老了。
4. 在死亡面前跟法律打交道,这真是极为吊诡的一件事!死亡何其伤感,法律又是何其冷酷、无情。我独坐桌前,把遗嘱需要的文件摊了一桌子,一边深陷在生命即将走到绝境的悲哀里,一边又得极度理智而冷静地仔细思索身后事该怎么安排。
5. 生死哲学大师伊丽莎白·库伯勒·罗斯指出,人在面对疾病、死亡、悲伤等重大失落时,会产生“五个阶段”的心理反应——否认、愤怒、讨价还价、沮丧和接受。
6. 自己研究病情,就像是自己坐在副驾驶座,可以随时掌握路况。医生的治病策略、用药思维,你至少并不是茫然无知。
7. 压力不一定来自忧虑、紧张、急躁、愤怒等情绪;争强好胜、期望、等待、兴奋,甚至像我过去一直怀有的“改变世界”、让“世界因我不同”的企图心,稍有不慎,就会在体内留下难以清除的“毒素”。
8. 在我的生命仅存最后的100天时,我才发现,我这一生最大的错误是,我彻头彻尾地舍本逐末,把最要紧的事搁到最后,却把人生最弥足珍贵的时光,浪费在追逐那些看起来五彩斑斓的泡沫。
9. “有容德乃大,无求品自高”。
10. 已故儒学大师唐君毅先生在病中自我反省时发现:“吾自负能超凡绝俗,乃益见吾之同侪(chai)之凡俗。吾之傲慢,遂潜滋而暗长。”
11. “如果你刻意去做一个好人,那善良之花不会绽放。如果你刻意培养谦恭之心,结果也只会令你失望。善良和谦恭恰如一缕清风,会从你偶然开启的窗户翩然而至,但你若是有意敞开门户恭请大驾,它永远不会眷顾。”
12. “未知死,焉知生?”
13. 人生无常,生命充满变数,我们常这么感叹!时光稍纵即逝,当下的美好不好好把握,往往就会永远错过。无人不知这个道理,可是,却很少有人真正放在心上。
14. 要拥有无憾的人生,就要记得随时创造“难忘时刻”,不管是为了家人、朋友、还是为了自己。
创造难忘时刻也包括写信(请不要低估信函的重要性,我写给两个女儿的信,五十年后她们仍然会记得,而且会把它们当作珍贵的礼物留在身边)。
15. 享受那些人生中的小事吧。因为有一天,当你回头望,会发现它们一点也不小。
16. 当你真心渴望追求某种事物时,整个宇宙都会联合起来帮你完成。
17. 把手握紧,里面什么都没有;把手松开,你就拥有了一切。——李安《卧虎藏龙》
18. 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19. 成功和兴趣有着直接的关系。面对没有兴趣的事情,也许只能产生20%的效果;如果遇到感兴趣的事情,也许能够产生200%的效果。若要最大化你的生产力和影响力,首先要找到你真正热爱的事情。由兴趣驱动的工作会带给你工作的渴望、意志、专注、自信,以及正面态度,这时成功就离你不远了。
20. 孩子的成长是不等人的,错过就错过了,很难弥补,无论如何都应该尽量给孩子最完整的陪伴。
21. 过去小女儿德亭常抱怨我工作第一,跟她相处时“没有真心”。如今,我不仅要“真心”、“专注”,而且把她们列在优先地位。比如我到纽约出差,拜访重要的投资人和两家我们投资的公司,我现在就会优先把和女儿见面、吃饭的时间定下来,剩下的时间再做业务上的安排。
22. 早在1948年,WHO对健康的定义就是:身体、精神和社会生活的完好状态。也就是说,心情愉悦、身体充满活力,工作、生活、人际关系满意。
23. 培养正面思考的习惯、积累正能量,就要多做让自己快乐的事情、用正面的语气说话、多接触正面的人。
24. 耶鲁大学的研究发现,“笑”的感染力超过所有其他感情,人们总会反射式地以微笑回报微笑,而开怀大笑更能迅速创造轻松的气氛。此外,幽默的笑也能促进相互信任,激发灵感。
25. 有一次我告诉母亲老师病了,没来上课。第二天,细心的母亲竟然亲自煲了一锅鸡汤送到老师家里。
26. 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个开明的爸爸,我们也一起玩、一起疯,我从来都没有忽略过她,可是我却一再错过她内心最幽微、最细腻的感受。
27. 除了同学和亲人之外,我鼓励她再多动动脑筋,拓展人脉和事业的版图,她果然开始认真构思怎样慢慢建立“客户群”。她设计了自己的名片,也用免费摄影让更多人认识她。我们去台东旅行时,她就用这个方法得到一笔生意。